南华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南华党发〔2009〕1 号)

2022年04月12日 17:47   医学院教学办公室   点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明确指导思想。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贯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按照学校党委提出的“提高质量、彰显特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的发展思路,着眼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自觉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加大教学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规范教学行为,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

2.确立中心地位。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学校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牢固树立学校工作服务服从于教学工作 的理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 学校中心工作的理念,开创本科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3.实现工作目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机 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进学分制改革;营造良好校风,强化质量工程建设,稳步提高本 科教育教学质量

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4.优化专业结构。遵循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才市场需求的需要,明确学校专业的设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科专业整体优化的要求,调整有关专业归属; 规范新专业申报的学科方向和服务领域,充实与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国防科技工业、核工业、 医疗卫生事业、环保事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和相关专业;调整和限制不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且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与规模,形成以工、医为主、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5.强化特色专业。以强化优势为根本,以突出特色为核心,加快建设“核”、“医”、“环 保”等特色学科专业群,充分体现学校行业特色和湖南省教育强省的发展特色;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的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以特色专业为示范,全面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坚持 理论与实际、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完善适应学分制要求的人 才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工科类和 医学类专业,落实相关专业认证标准。

7.构建专业大类人才培养平台。完善各学科大类平台课程体系,推进“按专业大类(或 相近学科)招生,一、二年级按大学科进行培养,三年级后进行专业分流教学”的工作。

8.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工作。以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 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 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逐步开展核类专业实验班、医学专业实验班、经管类专业实验班的 创新培养试点。

9.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合理确定思想政治、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学 时和教学方式,强化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深化 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改革;构建体现我校特色的核、医、环保类素质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 对公共选修课的研究与教学管理。

10.开展与国外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试点。继续加强与英国格拉摩根大学、乌克兰矿业大学等国外高校的合作,加快实施双方互认学历的“3+1”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积累教育教学国际化的经验,扩大办学效益。

四、完善教学监控和教学管理机制

1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织的职能;按照适度有效的原则,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监控,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定期教学检查和课堂教学抽查、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督导团(组)专题调研、院(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质量监控手段,形成健全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使院(部)教学水平评估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常态化,以适应校院两级管理的要求。

12.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档案。开展网上评教评学,切实落实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评优、评先、岗位津贴及职称评定挂钩的规定,在教师职称评定与岗位聘任中明确教学年限、教学工 作量及教学能力的要求,并严格考核;逐步实现课时津贴与教学质量挂钩。

13.完善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规范注册、选课、修课、考试、补考、重修以及成绩管理等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环节;完善备课、授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考试、成绩评定等教学环节的规范和要求,加强课堂质量考核。

14.加强学生注册工作。成立注册中心,进一步推进学生注册管理改革,理顺学生注册工作的流程;保障教务管理、财务管理、学工管理信息系统的协调运行,强化注册在学费收 缴、选课及学籍管理等方面的联动作用。

15.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成立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育教学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6.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发挥教学委员会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招生计划确定、质量工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论证等教学工作中的研究、 咨询、评估和服务作用,促进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民主管理。

17.强化院(部)的教学管理职能。加强教学基层单位建设;将专业课程及考查课程的考试管理、学籍审查等教学管理职能逐步下移到院(部),扩大院(部)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强化院(部)对教学过程管理的主体责任,确保学院(部)成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管理的中心;强化教务处在教学管理中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18.建立教学保障快速反应机制。理顺教室、教材和教学设施的管理机制;建立教室及实验室的教学设备维护维修的绿色通道;建立教务、财务、学工、总务、资产、人事等教学 直接相关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联动机制。

19.提高教学服务水平。设置网络(和手机)教学服务平台,编写本科生学习指南、教师工作手册;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逐步建立学生个性发展支持体系。加强各级教学管理 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水平。

五、深化教学改革

20.完善学分制管理。在现有学分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将学分制稳步引向深入。逐步实行全面选课制,进一步改革学籍管理制度,通过完善或实行弹性学制、 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要求。

21.继续推行考试改革。通过推行开卷、口试、讨论、论文、现场操作等考试方法,改革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公共必修课全面实行考教分离, 逐步扩大考教分离的覆盖面。

22.逐步开展实验开放教学。打破专业、课程限制,整合实验资源,建设基于实验项目的规范化实验教学体系,加快独立的实验课程建设;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 中心为试点,稳步推进实验开放教学。

23.构建实验教学平台。整合计算机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临床技能实验室等公共基础实验室,建立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整合核技术、核化工、核物理、核资源等专业实验教 学资源,建立核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加强实验室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24.完善实践教学平台。采取固定基地加分散基地的方式建设非医科类专业实习基地,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稳定的多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把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为工科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把校办高科技产业建设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3+1等教学模式。

25.构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将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全部按精品课程要求逐步上网, 拓展网络辅助教学和课外自学,促进师生之间的网络交流。

26.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充分 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7.积极推行专业与课程责任制。加强教学团队(专业团队、课程团队)建设,积极推行专业首席教授负责制、课程责任教授负责制和教学岗位聘任制,加快在主干课程试行主讲 教师聘任制度,所有课程逐步推行主讲教师A、B角制度。

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28.加大对实验、实践教学等环节的经费投入。逐步更新涉及面广的计算机、显微镜等基本实验设备;增加大规模公共课实验的低耗经费,保障实验室开放;增加学生科研、学科 竞赛的经费投入。

29.改善教学基本条件。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完善多媒体教室建设,保障其正常运转;全面改善教室和实验室环境;基本完成教研室的标准配置;重点保证质量工程项目 的经费投入。

30.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完善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建立校级数据中心,逐步实现教务、财务、学工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七、强化质量工程建设

31.加强校级质量工程建设。与教育部和湖南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相对应,开展校级质量工程建设,完善梯度培养机制,以团队建设为龙头,孵化和培育高水平的质量工程项目。

32.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加强国家级及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争取更多的省级项目立项,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等方面努力实现国家级项目突破。在教学团 队和精品课程项目申报工作中,加大公共基础课程和核类课程的申报力度。

33.加强质量工程立项项目的建设。对已获立项的质量工程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动

态测评、验收工作;同时,采取专题研讨会的方式,定期总结经验,完善建设思路,推动“质 量工程”项目的改革和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34.强化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优秀质量工程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扩大学生受益面。

35.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积极组织申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积极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课外学习、 创新和实践活动,尤其鼓励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程序设计、英语演讲、 基础化学实验、广告设计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八、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

36.加强教学能力建设。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与个性能力特长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自觉将先进的教育观念贯彻落实到教学、管理 和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3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正面宣传,发挥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规范教育教学工作行为,修订并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 和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

38.加强考风学风建设。以考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规范教师、学院(部)及管理部门在出题、监考、阅卷、成绩报送等环节的行为, 明确相关职责;在学生中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强化在学生入党、评优、奖励等方面实行的考试违纪一票否决制。

上一条:南华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专业分流培养管理办法(试行)(南华教〔2012〕6 号) 下一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 [2012]9 号)

关闭

地址:湖南省 衡阳市 常胜西路 28号
    联系电话:0734--8282761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邮编:421001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