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邂逅非遗,匠心雕刻美味

2025年07月31日 00:13   文/陈莹、孔晴 图/欧阳宇航   点击:[]

“以前觉得非遗是博物馆里的展品,亲身接触过才懂,它其实藏在每一颗匠心里。这次体验,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医学生不仅可以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还可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看着手中的雕刻作品,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仲夏芙蓉医路行,医路向前”社会实践队的队员汤愉感慨道。

7月29日,在邵阳市绥宁县东山村,南华大学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了一项“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绥宁雕花蜜饯,从惊叹到实践,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接力悄然开启。

队员们首先对村内唯一一户制作雕花蜜饯的匠人进行了采访。据叔叔介绍,绥宁雕花蜜饯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一种将美食和雕刻工艺结合的传统民间茶品。“这冬瓜啊,是我们本地种的冬瓜,其他地方的不行。而且整个制作需要经过选材、刮皮、切片、过水、雕刻、浸泡清洗、煮沸保青、漂洗、腌酿、晾晒等多道工序。最难的环节就是阿姨正在做的雕刻了,需要耐心细致、一丝不苟,所以现在这个技艺只有我们老人会了,年轻人都不会,也没有人想学了。”叔叔如是感叹。他的话也指出了诸多非遗项目面临的困境——如何在现代社会里寻得稳固的生存空间与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我发自内心喜欢这门手艺。”正在雕花的阿姨笑着说道。只见她手执翠绿冬瓜,灵巧翻转柳叶刀,刀锋起落间,薄屑纷飞,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图案渐显于瓜身。

经过阿姨的短暂教学后,队员们跃跃欲试,拿起柳叶刀尝试雕刻,可这项技艺真不是那么简单。有的队员刚下刀就把冬瓜片划得歪歪扭扭,有的则因力度没掌握好,直接将薄薄的冬瓜片戳破了。“别急,手腕要稳,顺着纹路走。”阿姨见大家手忙脚乱的样子,耐心地在一旁指导。她握住汤愉的手,带着她一点点勾勒出简单的花瓣轮廓,“你看,这样轻轻转着刀,花纹就流畅了。”在阿姨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渐渐找到了感觉,雕刻出的图案也有了几分模样。看着眼前忙碌的年轻身影,叔叔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们年轻人愿意学,这手艺就有希望!”

队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会好好查阅关于绥宁雕花蜜饯的资料,向身边的人宣传这项非遗技艺,同时助力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上一条:国防教育进侗乡 童心筑梦强军魂 一一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在绥宁东山乡牛背岭村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 下一条:防溺水宣教入心 护儿童安全筑牢 一一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在绥宁东山侗族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

关闭

地址:湖南省 衡阳市 常胜西路 28号
    联系电话:0734--8282761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邮编:4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