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成功组建的“特殊病原体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隶属于南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学科专业方向为病原生物学,现有教职员工3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助教3人,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1人,主管技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硕士学位者1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人才”1人、“省市学科带头人”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具有出国留学经历者10人。
实验室所属的病原生物学科自1986年起开始与外校联合培养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1989年开始即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重要特殊病原体防控研究。1992年为湖南省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病原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得病原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以本学科博士点为依托力量之一的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病原体致病机制与防治”团队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11年被批准为湖南省“百人计划”人才培养基地;同年,以本学科为依托力量之一的基础医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成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目前是亚洲支原体学会常务副主席单位、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特殊病原体学组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会委员单位。
实验室目前主要承担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专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任务。通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实验室科研团队在不断创新与开拓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已成为一支在国内知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研究方向、学术前沿和发展机遇的科研团队,形成了特殊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快速诊断、致病机制及防治三个鲜明稳定的研究方向:重点发展特殊病原体快速培养与鉴定系统及灵敏、特异、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基因诊断与血清学诊断方法;深入探讨特殊病原体变异的机制和规律,筛选病原体-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蛋白的结构免疫学研究;研究抗特殊病原体感染的新型高效疫苗。目前总体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部分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5年来,实验室在特殊病体防控研究领域内共获得97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6项(2014年度获6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厅级课题共34项(2014年度获5项),获省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其它省厅(市)奖项十余项,已主编专著4部,本年度正组织编写吴移谋教授主编的专著《性传播疾病》,计划2015年上半年定稿;目前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87篇,期间8名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室所在学科成功主办过第二届亚洲支原体国际会议(2005年10月桂林)和第六届亚洲支原体国际会议(2014年8月张家界);首届全国特殊病原体学术研讨会(2012年10月衡阳)、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会(2011年9月衡阳),与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有广泛的学术交流,聘请了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院士、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UTHSCSA)终身教授钟光明博士、克利夫兰医疗基地免疫学教授李晓霞博士等3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与之所在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并定期进行人才交流。近年来,实验室接受了本专业来自中国CDC、武汉大学、温州医学院、广东江门皮防所等单位等共70人次的人才培训任务。
本实验室力争在建设期内取得一批标志性原创科研成果;建设一个特殊病原体的预警和防控平台,提高我省对其所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科研人才队伍;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