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南华楷模杨宏发:用生命诠释医者仁心

2022年11月03日 08:12   文/夏文辉 周芷珩 图/汪佳乐 附二医院供图   点击:[]

杨宏发,1985年11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是湖南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抗疫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度湖南好人”等荣誉称号。2022年8月22日,杨宏发突发心源性猝死,年仅37岁。

信念坚定,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当天,武汉宣布紧急“封城”,看到新闻后的杨宏发很快就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下午三点,杨宏发正在超市选购年货,当收到医院要组建一支援鄂医疗队的消息时,他未来得及通知家人,当即报名。“一江之隔的同胞遇到困难,我既然有这个能力去帮忙,我肯定是要去的。”杨宏发生前接受采访时说道。

大年初一下午3点半,杨宏发坐上了“援鄂”高铁,到达武汉站后转乘大巴奔赴黄冈进行救援。初到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时,援鄂医疗队员们清点发现,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严重匮乏,队员们商量决定,先派进去一名医生,其他人之后再进去,杨宏发主动申请,成为了医疗队第一位进入隔离区的医生。“书记和队长要在外面和指挥部保持联络,其余队员不是外科医生就是女同志,我是内科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先去。”

深冬的武汉,气温徘徊在零下,为了更好地穿脱防护服,杨宏发仅穿了一层单衣,“刚穿的时候冷,之后救人过程中又热到出大汗,防护服里全是汗水。”他每天要在隔离病房工作至少4个小时,在4小时内,最多时需要给近20位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在双层手套影响手感、护目镜起雾影响视线的情况下,杨宏发需要确保自己的技术足够精湛。他利用休息时间,在网上学习最新的诊疗方法,反复思考如何更好、更快地完成手术,救助更多的患者。

在防疫进入“攻坚”阶段时,湖南省援鄂医疗队决定组建ICU病房,杨宏发再次主动请缨,申请加入ICU团队,并参与了黄冈地区第一台ECMO的植入。与普通患者不同,ICU的患者大多都做了气管插管,到放射科检查时必须带着呼吸机一起移动,每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加上考虑到预防院内感染的因素,团队不得不采用视诊、触诊、叩诊等原始的体格检查方法来进行基本病情诊断。“这对医生来说其实是很有挑战的。”杨宏发说道。

陈汶是杨宏发的大学研究生同学,与杨宏发同年进入医院工作,在这8年时间里,陈汶见证了杨宏发许多具有“挑战性”的时刻,在他眼里,杨宏发是一个细心、不怕麻烦,危难时刻毫不犹豫冲在前面的人。

2015年中考前的某个晚上,陈汶路过急诊科时偶遇杨宏发,两人在交谈之际,看到急诊科来了一名穿着校服,脸色苍白,直言胸闷的14岁患者,杨宏发当即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并同急诊科的值班医生沟通。医生建议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但家属认为是患者为了逃避中考而找的借口,坚持出院。杨宏发与陈汶特别留意,于是跟在后面,刚走到医院门口,患者突然倒地。杨宏发和陈汶见状立即推着推车冲了上去,并对患者进行急救,通过心电图监测以及心肌酶检测等,该患者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病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这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杨宏发生前说道。

敢于担当,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2009年冬天,杨宏发正在衡阳医学院备战硕士研究生考试,那时因图书馆资源有限,参加考研的300多名同学只能在第三教学楼顶楼的两个教室内备考。教室完全开放,大家备考的专业课本、资料总是被偷。为了守住这些复习资料,杨宏发主动“站”了出来,号召成立了“看守小组”,组织同学们轮流到教室守夜。

深夜里寒意逼人,大家将被子搬到教室,边守夜边复习成为了同学们的常态。作为“看守小组”的组长,杨宏发深知守夜的不易,在编排值班表时,杨宏发总是给自己多排班,成为了“看守小组”内守夜次数最多的人。

“那个时候,我们就发现,杨宏发这个人,能处!”陈汶感慨道,“我们叫他‘发哥’,有事找他准没错。”因为杨宏发医术高,人又热心,大家总是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发哥”,家人朋友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是想找“发哥”帮忙看一看。

2013年,杨宏发硕士毕业,来到了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轮科一年后,他成为了一名心内科的医生,一干就是9年。9年里,他每周周一、周三、周五值急诊班,晚上随时待命,每隔4天值一个24小时班。除了正常的排班外,杨宏发几乎每天白天都会在医院。“无论多晚,当发生紧急事情时,只要联系发哥,他都会尽快赶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作为杨宏发的学生兼同事白杨说道。

除了坚守在临床一线,杨宏发还积极参与党支部活动及医院建设工作,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挑“大梁”。

杨宏发援鄂抗疫时的“战友”、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吴小慧对他评价很高:“他在关键时刻总会站出来担当重任,并且愿意付诸行动,为人十分靠谱、谦虚。”有一次,党支部计划组织一场篮球比赛,但仍然缺乏一个“牵头人”,这时,杨宏发主动向吴小慧请缨,自己负责组织牵头,筹备篮球比赛的相关事宜。上至队员们的服装和球鞋,下至购买运动饮料和准备医疗用品,杨宏发一丝不苟地完成,事事亲力亲为。“本以为他想要当队长,但他却提议队长由科内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来当,他在篮球场上看到了那位医生尽管上了一定年纪,但依旧为队伍奋力拼搏,他觉得这才是大家的榜样,杨宏发踏实、从不邀功的性格令我十分感动。”吴小慧说道。

仁心仁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

“病人的肯定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这是杨宏发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于他来说,9年的从医生涯,让自己一直坚守下去的是病人经过自己救助后,病情得到好转的样子,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2020年8月25日,一位罗姓老人因冠心病住院,在治疗的半个月时间里,杨宏发全程负责,半个月后,患者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人及家属在出院前为表示感谢,想要亲手给杨宏发送上一面锦旗。当时,杨宏发正在手术台上做手术,这位老人和家属得知后并没有离开,而是等了3个多小时,直到杨宏发结束手术,只为将锦旗亲手交到他的手里。

在为患者进行复诊时,杨宏发常常俯身倾听患者的诉求,耐心安抚患者情绪,每一次,杨宏发都是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和解释说明后才离开病房。有一次,一位病人见到杨宏发到病房来,激动地向杨宏发表示自己的情况得到了改善,杨宏发也开心地回到:“您好了,我们也高兴。”该患者的家属在一旁连声道谢,并称赞杨宏发有耐心,有仁术。

尽管在外出读博,杨宏发仍心系科室危重患者,常致电或短信询问科室值班医生患者的救治情况。

“今年是我跟杨医生共事的第7个年头了,杨医生一直都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模范,从来没有怨言。”杨宏发的同事朱明燕说到。作为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介入手术的中坚力量,抗疫回来后,杨宏发留在了心血管介入室,为了给患者进行心脏支架植入,来不及吃上一口热饭是常态。在医院里,同事们都十分信赖他的技术,每当碰到棘手的病例,同事们都会习惯性地找他商量、讨论,每一次,杨宏发都会认真思考、论证,为更好治疗患者提供可行性的方案与思路。

2021年12月,衡阳市举办“学党史,讲故事,践初心”微党课大赛,杨宏宇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李霞都在参赛。尽管初次见面,但当杨宏发得知李霞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湖南省援鄂医疗队抗疫期间时,作为亲历者的他主动为李霞提供帮助。“杨宏发为人随和,乐于助人,亲和力强,很受患者和同事的喜爱。”朱明燕说道。

在同事们眼里,杨宏发性格和善,积极乐观,很少会抱怨自己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上遇到的不顺,还会用自己的力量感染和鼓励身边的人。在杨宏发刚毕业时,其父亲被确诊为胰腺癌,杨宏发每天下午从衡阳出发到长沙照顾父亲,第二天准时到医院上班,高强度“连轴转”,杨宏发未曾有过怨言;博士研究生期间,杨宏发面临着从临床研究到基础研究的转变,科研任务和压力大,他天天泡在实验室里查文献、做实验,头发日渐稀少,当同事们提及时他也是一笑带过。8月21日晚上9点左右,他在微信群里开心地组织为即将读博的同事饯行,8月23日,当收到杨宏发凌晨去世的消息时,所有的同事都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杨宏发生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一名好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治愈患者身体上的疾病,还应该缓解患者心理上的痛苦。医务工作者应该要有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就是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

他如炽热的太阳一般,温暖与治愈每一位患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身边的人,用自己的力量践行入党初心。太阳会有“下山”的时候,但它的光芒所映照到每一片地方依旧会被人们记牢,杨宏发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医学事业,他用生命诠释医者赤诚之心。

他来过,留下了最美的风景。

上一条:【湖南日报】精医修身勇攀峰 ——南华大学推动基础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纪实 下一条:国际学术交流盛宴: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曹德良教授应邀在第十二届国际后基因组技术会议作学术报告

关闭

地址:湖南省 衡阳市 常胜西路 28号
    联系电话:0734--8282761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邮编:421001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