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方向
1)学科简介
南华大学生理学科由生理学教研室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构成,是中国生理科学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成员单位、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单位、湖南省生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和湖南省神经科学常务理事单位等,是湖南省一支重要的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神经科学研究所主要围绕重大脑疾病发生和干预的神经机制及诊疗策略的科学问题,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障碍性疾病和抑郁症等重大神经系统疾病,从基础研究入手,针对发病机制、早期预警和诊断、干预和治疗,多学科多层次地开展相关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探讨重大脑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在不断创新与开拓过程中,现已形成特色鲜明、队伍稳定、研究水平处于省内先进行列的神经生理学与临床研究方向。主攻以下三个重点脑疾病领域:① 神经变性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② 认知障碍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等)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③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研究生培养特色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医学,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较宽厚的人文社科知识、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科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和决策咨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和国际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能胜任医疗卫生领域的临床、科研、教学和研发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
2.学科平台
1)师资队伍和导师
本学科共有教学与科研成员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占85%,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人员占40%。神经科学研究所是一支拥有一支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百人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牵头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能够把握研究方向、学术前沿和机遇、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神经科学团队。
实验室条件
目前实验室使用面积达600余平方米,现已建成生物信息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显微形态学实验室、电生理学实验室和动物行为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0件,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200万元。实验室建立了一系列稳定的技术平台,具备了开展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显微形态学电生理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研究的主要设备与条件。
科研特色
形成认知障碍性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治、神经变性病发病机制与防治和抑郁症发病机制与防治三个重点研究方向。从环境、发育、遗传及表观遗传等层面,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创性地探讨内源性活性物质(H2S,Apelin等)、内源性代谢产物(乳酸,Itaconate等)和中药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姜黄素等在上述重大脑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及其防治作用与机制。
4)已获得的科研成果
团队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作为第一获奖单位分别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 年)1项;团队积极开展新技术的研发与临床推广,团队现有实用新型专利6项;科研项目上,团队现有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项;湖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累积科研经费过一千万元,科研经费充足;团队近5年来有以团队成员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6.99》和《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63》等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篇80余篇。
3.导师简介
唐小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认知障碍与神经变性”衡阳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神经生化与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认知障碍与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特别关注硫化氢的神经调节作用及其神经保护功能。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90多篇,其中SCI论文60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
凌宏艳,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糖尿病脑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已在《Cancer research》、《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Cardiovasc Drugs Ther》、《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Diabetes》、《Acta Pharmacol Sin》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 13篇。现主持教育部留学归国基金(教外司留 [2014]1685号)、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5JC308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J2347)南华大学留学归国基金(2013XQD49)1项,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000328)、中国博士后基金(2012M511384)、湖南省科技厅一般项目(2012RS4012)和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C05465),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厅级科研课题8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顾洪丰,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现任生理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湖南省生理科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生理科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心血管病变的神经调节机制及其防治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10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参编专著5部。主持中国博士后(2012M521525)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2016JJ2112,2020JJ4528),湖南省博士后(2012RS4014),湖南省科技厅(2012cshncx3),湖南省教育厅(09C835)课题,湖南省卫计委课题(B2017048)各1项;以主要参与者身份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
欧阳新平,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农 工党南华大学总支主委。。南华大学放心课程教师。现主要从事胆固醇代谢与老年疾病关系、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等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16篇,ISTP收录3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参编专著4部。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市各级科研课题17项,教改课题9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衡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
王爱平,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青年骨干人才。ISHR 转化医学专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第二届委员会理事、中国解剖学会血管分会委员、湖南省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理与毒理学分会理事、中国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胆固醇逆向转运专家组委员。主要从事肺动脉高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防治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 9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12 篇,包括二区 3 篇、三区 7 篇、四区 2 篇。担任 SCI 收录的《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等杂志审稿人。参与获得中国专利 2 项。参编教材 2 部。
左埒莲,常德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肿瘤源性非编码RNAs在肿瘤发生和神经变性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并在国内会议上多次进行相关的学术报告。现已在SCI期刊Mol Ther Nucleic Acids、Oncotarget、Oncogenesis、Virologica Sinica、Prog Biochem Biophys上分别发表论文1篇,其他论文8篇。由EI/ISTP收录的议论文4篇,其中一篇被SCI期刊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收录。
尹蔚兰,医学博士,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衡阳市科技局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在Life Scienc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篇,以第一作者在《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5篇。
4.学科其他介绍
学科对研究生培养要求十分严格,研究生每周进行英文学术报告,要求发表SCI论文毕业。在校研究生已有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课题,10人次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已先后培养了文金生(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东学者,浙江省151人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在《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知名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杨春涛(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培养对象、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在《Angew Chem Int Edit》等权威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引用超过1400次)、高军等优秀毕业生硕士研究生近50名,其中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