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硕导招生信息-生物学0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20年09月11日 16:20      点击:[]

 

1. 学科方向介绍

1.1 学科简介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2002年被国务院批准授权为硕士学位点。2008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被评为国防科工委(现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支撑性基础学科。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导4人,硕导15人,高级职称者13人,博士17人。学科现有“国家千人计划”1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骨干人才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近年来本学科获得了省级和市级奖励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近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

1.2研究方向简介

本学科主要使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经多年的努力和积淀,本学科以“核”“ 医”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特色的3个研究方向。

代谢紊乱与疾病

主要研究糖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分子机制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向

1) 在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及糖尿病小香猪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对胰岛素靶细胞及机体葡萄糖摄取利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为寻找糖尿病防治的作用靶点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 探讨临床上的血脂紊乱、血脂蛋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分子机制;

3) 利用果蝇模型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心衰模型,探究高脂饮食诱导心衰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4) 探讨物质代谢调控对Th17/iTreg分化平衡的影响,并探索和筛选物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酶抑制剂是否能重塑炎症性疾病(主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中Th17/iTreg平衡,进而减缓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

核辐射生物学效应

以耐辐射模式原核生物、转基因果蝇、人类实验细胞系等为研究对象,针对高等生物辐射抵抗乏力,肿瘤细胞放疗、急性放射病治疗效果不佳等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重点研究电离辐射机体损伤响应、机体启动修复的关键基因、蛋白网络与修复模式,及辐射敏化生物纳米材料构筑等;在分子、细胞及整体生物水平揭示电离辐射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及分子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

基因表达调控参与生物体发育,影响人体健康。本方向以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类重要疾病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染色质结构异常、基因突变等导致基因时空表达失调的因素对生物发育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从遗传学角度探讨基因致病的分子机制,为基因治疗一定的理论依据。

1.3研究生培养特色

1)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导师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一专业或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组成指导小组,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单位联合培养,吸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校外专家、学者参与指导硕士研究生。

2)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服务社会有机融合,使硕士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又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3)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赋予研究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依托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以目标和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面向医院临床检验、高校等科研单位、及生物制药企业,培养“理--工”交叉复合型和国际化人才。


2. 学科平台介绍

本学科为“国防支撑性基础学科”(国防重点学科),是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有国防科工委核辐射DNA损伤与修复机制研究平台,生态健康与人类重要疾病防控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实验平台。


师资和导师队伍整体情况

本学科有教师19人,其中博导4人,硕导15人,高级职称者13人,博士17人。现有“国家千人计划”1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骨干人才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  


实验室条件

本科学目前科研用房面积近600m2,设有细胞培养房,细菌培养室,大型仪器用房,辐照室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总价值近1200万元,主要包括DNA和蛋白凝胶电泳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常规PCR仪,电转仪,蛋白质快速转印系统,DNA和蛋白凝胶成像系统,全自动酶标检测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小型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真空干燥箱,负 86℃超低温冰箱,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制冰机等。

科研特色

本学科围绕南华大学“医品牌”和“核特色”的特色和优势,加强了生命科学、核科学,以及基础医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本学科特色的3个研究方向:代谢紊乱与疾病、核辐射生物学效应、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


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

5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重点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共19项(国自7项,省级课题12项),总经费285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级别

负责人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1

基于多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时间分辨多重基因检测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级

胡丽丹

2020

2023

2

神经系统基因编辑靶向逆转先天智障致病基因FMR1基因沉默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级

马云

2020

2023

3

基于抗癌肽模板多功能金纳米簇的构建及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与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级

谭华欣

2019

2021

4

特殊辐射环境生物DR-pprM基因辐射应激防御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

国家级

何淑雅

2018

2018

5

高脂饮食诱导的心衰与表观遗传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

国家级

唐旻

2017

2020

6

姜黄素烟酸酯调节IDOL泛素化降低血浆LDL-C的作用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级

张彩平

2017

2020

7

高脂饮食作用域表观遗传调控基因HDAC3诱导心衰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级

唐旻

2016

2019


科研奖励

佘美华  衡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代谢综合症糖脂代谢基础及新药研究、

佘美华  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6年):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及新药研究

曹朝晖  衡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5年):分子靶标在糖尿病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龙石银  衡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代谢综合症糖脂代谢基础及新药研究

龙石银  衡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5年):分子靶标在糖尿病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龙石银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7年):基于脂质稳态失衡探讨化瘀祛痰法对膏脂转输障碍影响的应用研究

龙石银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9年):代谢综合症脂代谢基础及临床研究(参与)


发表高层次论文

5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3篇,其中SCI论文34余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3项目,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2部。


3.学科导师介绍

容益康

遗传学博士,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enetics杂志主编,曾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深研究员,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现任南华大学生物学科学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染色质性状与功能及其相关疾病发生发展

Emailzdqr@hotmail.com


Mattias Mannervik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副主任,南华大学湖南省“百人计划”外聘教授。国际顶尖级杂志PLoS Biology, Current Biology, PNAS, Cell Reports, PLoS Genetics, Development的审稿人。在ScienceNatureEMBO JournalPNASMolecular CellPlos Biology等搞水平杂质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果蝇胚胎发育的转录调控

Emailmattias.mannervik@su.se


何淑雅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归国学者,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院放射医学教授。国防支撑性基础学科学科带头人及核辐射DNA损伤生物学效应国防科研平台负责人、南华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辐射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医学救援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委会委员,湖南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香山科学会议特邀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医学部多种项目终审专家。主要从事基因表达调控、核辐射基因损伤与修复研究;近年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省级重点课题,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和专著6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7人。

研究方向:1.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2.核辐射DNA损伤修复机制

E-mail: heshuya8502@163.com


龙石银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留美学者,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骨干人才,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湖南省生理科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生化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课题、湖南省教育厅课题、湖南省卫生厅课题等多项,在《Lipids Health Dis》、《Metabolism》、《Clin Chim Acta》、《Clin Biochem》、《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2本,主编教材2本,参编多本。参与“代谢综合征脂代谢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与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研究方向为: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E-mail: longshyin@126.com


佘美华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导师,留美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Diabetes Obes Metab、《中国药理学通报》等杂志审稿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及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Pharmacol Res、Eur J Pharmacol、Sleep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多部;主持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衡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

研究方向:1.糖尿病分子机制与防治

2.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心脏发育的分子机制

E-mail: shemhbb@163.com


苏泽红

留日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委员,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生化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代谢免疫调节与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治等研究。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课题、湖南省卫生厅课题等多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在《Photochem Photobiol》、《J Microbiol Biotechnol》、《Can J Microbiol》、《J Gen Appl Microbiol.》、《现代食品科技》(EI收录)、《生命科学》、《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1本,教材2本。
研究方向:代谢调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治机制研究
E-mail: zehongsu@qq.com


张彩平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胆固醇逆向转运(RCT)”组员;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生物样本库建设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University of Missouri 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探究“转录后水平调节LDLR的内吞循环,促进肝脏清除血浆LDL-C的机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衡阳市市科技局及校级科研的项目各一项,南华大学重点项目的子项目负责人,参与国家、省及市级课题多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2部、教材2部,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

研究方向:1.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2.心血管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与防治。

Email: zhangcpin@163.com


医学硕士,副教授,硕士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南华大学“十佳授课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学位办、中华医学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等课题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教改科研论文50余篇, SCI收录8篇,获南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副主编规划类教材2部。

研究方向:1.基因表达调控与神经系统遗传病发病机制

2.核辐射致DNA损伤与修复机制研究

E-mailluckymayun@163.com


曹朝晖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省级项目2项,市厅级和校级项目5,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SCI收录6篇。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

研究方向糖尿病分子机制与防治

Email: caozhaohui72@sina.com


胡小波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9月至20057月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攻读药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南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任教,承担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1-201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肿瘤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糖尿病机制及基因治疗的研究,已在《Leukemia Research》、《ABBS》、《BBRC》、《JBUON》等国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达10余篇。主持省自然基金一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

研究方向糖尿病分子机制与防治

Email: huxiaobo@foxmail.com


唐旻

遗传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后,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Cardiovascular Genetic杂志审稿专家。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

研究方向:1. 心肌病发病机制与防治

2. 果蝇发育与表观遗传调控,

Email: mtang2014@163.com


罗应

理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教育厅等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在Planta MedicaMolecules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2项。

研究方向:天然药物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E-mailluoyingps@163.com


胡丽丹

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芯片实验室,2016-2018年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稀土长余辉材料的合成与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iomaterial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Chinese Chemical LettersFrontiers in Chemistry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研究方向: 稀土发光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

E-mailbluebaby147@126.com


谭华欣

理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实验室。现任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讲师。长期从事天然活性多肽的分离鉴定以及活性研究。在针对天然产毒动物的转录组组学、分子改造以及应用等多学科交叉领域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积累。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在TheranosticsFrontiers in ChemistryJour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

研究方向:1、天然活性多肽的筛选与应用

2、基于多肽的辐射敏化纳米材料的构建以及应用

E-mailhuaxintan@qq.com


4.学科其他介绍

4.1研究生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按照国家、学校和学院的相关制度,执行奖助,奖励水平包括国家、校和学院三个层次,学生覆盖面达60%以上。

4.2国际交流与合作

引进湖南省外籍 “百人计划”专家(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Mattias Mannervik教授)1人。Mattias Mannervik教授开展了多次学术报告,参与了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的同时,也参与了年轻教师的科研指导工作。

4.3学位论文质量管理

严格《南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和《南华大学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阅规定》,把控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首先是学位论文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在所研究领域中有所先进,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其次是学位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并通过国内两位同行专家评阅审)。只有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评阅专家签署同意答辩意见后,方可进入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程序。

在学习期间,研究生还必须在正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方可申请授予学位。发表的论文应以南华大学为第一单位进行署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则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4.4研究生在校期间科技竞赛活动

4.5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其中49%就职于医疗卫生单位和科研单位,28%毕业生就职于教育系统(其中26%的毕业生在高校就职),另有21%的毕业生就职于企业(国企占2%,民营企业占19%)。  

4.6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

序号

姓名

专业

导师

优秀毕业生简介(每人不超过100字)

1

闵凌峰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何淑雅

九三学社,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九三青工委主任、扬州大学苏北医院诊断教研室主任、苏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扬州医学会呼吸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优秀九三社员,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第四期、第五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江苏省“三个一工程”人才,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江苏省卫生厅“拔尖人才”,十三五扬州医学重点人才,扬州市医学重点后备人才,扬州市“绿杨金凤”人才,扬州市科普讲师团成员。突出事迹有:1、作为江苏援鄂第二批医疗队临床负责人及扬州医疗队领队临时担任武汉江夏人民医院隔离六病区科主任、在完成临床工作之余,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病区内协调、流程的完善、队员的培训,获得江苏省卫健委、江苏省人社厅记功奖励。2、作为江苏扬州九三青工委主任,近年来领导扬州九三青年社员积极参与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获得江苏省优秀九三社员、江苏九三优秀组织奖、扬州政协最美同心人。3、熟练掌握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对慢阻肺、肺癌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在吸烟相关肺部疾病的诊治及科研工作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较强科研能力,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四项省级以上课题,参与多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近五年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文章十五篇。

2

喻长顺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何淑雅

硕士毕业后一直在上市公司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获得美国ASCP协会分子遗传学技师证书,积极参与罕见病遗传诊断的应用推广,负责建立的罕见病样本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之一,参与广州市发改委等课题多项,发表相关论文20篇。

3

郭小芳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田英

2014年2018年为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药学院博士后,目前在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病毒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的研究。共发表论文20余篇,论著2本。

4

周钰娟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张秋菊

副研究员,博士,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首批医学骨干人才,留美学者。从事肿瘤发病与防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科基金、省自科基金等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一作SCI4篇、EI1篇、获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篇。

5

李焕铮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曹运长

硕士毕业后就职于温州市中心医院,致力于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胎儿遗传缺陷进行无创DNA检测及数据分析,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预防出生缺陷。其参与的“基于网络数据平台下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得2017年度温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四)。

6

杨阳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何淑雅

获得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硕士毕业后就业于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检验科,现为主管检验师,工作中认真负责,具有良好医德,受到同事、患者一致好评,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省级课题1项。

7

廖永强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何淑雅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临床检验技术师,爱岗敬业,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主持市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

8

潘文俊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曹运长

硕士毕业后就职于上海金域医学检验股份有限公司(为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目前该集团公司已上市),为该分公司创建的早期骨干核心技术人员,担任该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病理检测技术平台的实验室主管。现在在上海鵾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鵾远基因)任中层技术管理骨干,主要负责肿瘤、遗传病等致病相关基因的基因测序、基因分型等基因检测工作。

9

丁琳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胡小波

硕士毕业后一直在上市公司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负责海外市场部的工作,工作能力突出,获得同行好评。

10

吴玉兰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曹运长

硕士毕业后就职于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任职后考取了检验师资格证,现为中级职称。工作认真负责,勤勉务实。发表论文3篇。

11

李伟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何淑雅

硕士毕业后就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工作能力强,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公开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IF>5.0的4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项。

12

仇梦霞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田英

硕士毕业后一直在上市公司杭州博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积极参与产前遗传诊断的技术应用及推广,辅助临床产前诊断专家进行数据收集及整理,辅助临床专家对于国外产前诊断新技术的推广,降低病患儿的出生率。

13

王兴波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曹运长

硕士毕业后就职于山东齐鲁药业有限公司,任药品技术研发和品质管理工作,为技术骨干人员。


上一条:2021年硕导招生信息-生物学02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 下一条:2020年硕导招生信息-基础医学01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缺血损伤病因发病学与防治研究02糖脂代谢紊乱分子机制及其防治研究

关闭

地址:湖南省 衡阳市 常胜西路 28号
    联系电话:0734--8282761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邮编:421001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