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导师简介(2025硕士招生目录基础医学03/04方向)

2025年03月05日 16:56  点击:[]

03病原生物学

   筛选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幽门螺杆菌、日本血吸虫、HPV等病原体毒力相关基因,阐明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筛选优势抗原及其表位、诊断基因,建立ELISACLIA等血清学方法和qPCRLAM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临床病原体快速诊断和临床株基因分型研究;筛选病原体保护性抗原,制备重组蛋白/多肽疫苗和核酸疫苗,评价免疫保护效果;探讨多重耐药性致病菌如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耐旱性和抗生素防御机制。

04医学免疫学

应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免疫蛋白组学等筛选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幽门螺杆菌、日本血吸虫、HPV等病原体的保护性抗原及其优势细胞表位;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原核、真核表达载体及多肽合成法表达与合成重组蛋白/多肽和重组核酸分子免疫原;研究与建立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动物模型,探索新型载体、免疫策略等对免疫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性的影响,筛选出保护性抗原,为研发人用疫苗奠定基础;研究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


一、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简介

病原生物学学科和免疫学学科设有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8人,正攻读博士学位者2人,留学归国人员1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外专项目专家1人;湖南省科技创新陆军人才、湖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及湖湘青年英才各1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1人。研究所自1986年起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年与2005年分别获得病原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被评为“病原体致病机制与防治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12年与2014年分别被授予“重要特殊病原体实验室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特殊病原体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008年与2017年分别与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目前为亚洲支原体学组织常务理事单位、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特殊病原体专业学组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湖南省病原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科主要从事特殊病原体及病毒的致病机制、快速诊断及防治研究,分子疫苗和抗感染免疫分子机制研究,并设两个相应的研究生招生方向,在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方面整体研究水平国内先进。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项,近五年来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面上/青年基金项目20余项,湖南省科技厅、教育厅、卫健委等各类重点项目30余项,总经费达900多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目、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16部;主编《支原体学》、《人类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与疾病》等专著5部。学科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成功主办或承办过第二届和第六届亚洲支原体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会、首届和第二届全国特殊病原体学术会议、湖南省“新发与再现传染病防控”研究生暑期学校。近5年来,学科共招收博士研究生7名,毕业9名;招收硕士研究生113名,毕业96名。

 


二、招生导师及咨询联系方式

招生联系人:游老师  18607345352   E-mail:  youxiaoxing@usc.edu.cn    

QQ :  750178325  

 

姓名

职称

具体研究方向

博硕导师

E-mail

李忠玉

教授

03/04

博导

硕导

lzhy1023@hotmail.com

朱翠明

教授

03/04

博导

硕导

nhzhucuiming@usc.edu.cn

赵飞骏

教授

03/04


博导

硕导

hengyangzhfj@126.com

曾燚华

教授

03/04

博导

硕导

zengyihua21cn@usc.edu.cn

    

教授


03/04

博导

硕导

susiezhou99503@163.com

曾铁兵

教授

03/04


硕导

nhdxztb@126.com

张艳

教授

03/04


硕导

nhzhangyan@126.com

陆春雪

教授

03/04

硕导

lcxpbdudu@126.com

游晓星

研究员

03/04

硕导

youxiaoxing@usc.edu.cn

雷爱华

教授

03/04

硕导

leiaihua18@usc.edu.cn

李冉辉

副教授

03/04


硕导

ranhui81@163.com

唐双阳

副教授

03/04


硕导

tsy7909@126.com

李水红

副教授


03/04

硕导

zhoubaoxi520@163.com

李贞魁

副教授

03


硕导

lizhenkui@usc.edu.cn

    

副教授

03


硕导

pengliu@usc.edu.cn

赵兰华

副教授

04


硕导

zhaolanhua@126.com

    

校聘副教授

03/04

硕导

nandingw@163.com

徐嫚

聘副教授

03/04

硕导

nanhuaxuman@sina.com

   

讲师

03/04

硕导

wangchuan@usc.edu.cn

瞿小旺

高层次人才

研究员

04

博导

硕导

quxiaowang@163.com

肖康鹏

高层次人才

特聘教授

03

博导

硕导

xiaokpcc@gmail.com

谭庆杰

高层次人才

特聘研究员

03

博导

硕导

tamhk60@hotmail.com

刘文培

高层次团队

研究员

04

硕导

wenpeiliu_2008@foxmail.com


三、导师简介

 

李忠玉,女,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归国学者,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湖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医学学科骨干人才、湖南省卫键委高层次人才、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湖南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病原生物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委会四体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卫健委重点项目等多项。在VirulenceInfect Immun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研究方向为病原体致病机制研究;分子疫苗和抗感染免疫分子机制研究

Email:lzhy1023@hotmail.com

 


 

朱翠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留美访问学者。特殊病原体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及学术方向带头人,亚洲支原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人畜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支原体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会特殊病原体学组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浙江省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厅级课题10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六)。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编《支原体学》(第二版)、《衣原体》和《性传播疾病》等专著,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各1部。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

研究方向:肺炎支原体的快速诊断、致病和耐药机制与疫苗研究。


 

 

赵飞骏,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南华大学首批船山人才工程“船山青年学者”。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副院长,特殊病原体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皮肤性病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会特殊病原体学组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专项子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6部,主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各2, 参编医学规划教材12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省教改成果二等奖、衡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全国多煤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及校级教改成果一等奖1项。

研究方向:梅毒螺旋体的诊断、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Email:hengyangzhfj@126.com


 

        曾燚华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病原学实验中心主任,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亚洲支原体学会理事,中国人畜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畜共患病学报》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4项、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和湖南省卫生健委重点科研课题各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2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厅级重点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Microbiology spectrum》、《Microbial biotechnology》和《微生物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担任《病原生物学实验-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的副主编,参编《支原体学》(第三版)、《人类衣原体、立克次体与螺旋体》、《衣原体》和《性传播疾病》等专著。

研究方向:致病性支原体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

E-mail: zengyihua21cn@usc.edu.cn


 

周洲,女,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归国留学人员。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微生物学学会理事、湖南省病原生物学会理事。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省“双带头人”、省微生物学会“十佳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6年在国家CDC从事衣原体科研合作。2013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San Antonio从事生殖道衣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工作。首次发现了与衣原体致生殖道病变有关的重要毒力因子TC0668,并筛选出相应的单克隆菌株进行致病和疫苗的研究,被Infect Immun杂志评为highly significant pape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863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多项,指导留学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nfection & Immunity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普通高校“十四五”规划医学实验教学新形态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的副主编,参编《支原体学》(第三版)、《人类衣原体、立克次体与螺旋体》、《衣原体》和《性传播疾病》等专著。

研究方向:衣原体致病机制、诊断及防治研究。

E-mailsusiezhou99503@163.com

 


 

曾铁兵,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华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兽共患病专业委员会螺旋体组副组长,湖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湖南省免疫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主要承担研究生与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及相关课程教学任务,从事梅毒螺旋体的分子致病机制、分子疫苗与诊断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一般项目及厅级重点/一般课题等8项,指导学生获得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2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五)、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参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中国免疫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参编教材/专著8部。

研究方向:分子致病机制、分子疫苗与诊断研究

E-mailnhdxztb@126.com


 

张艳,女,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物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先后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青年/一般项目等课题1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在APMISMicrob Pathog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共5部,参编教材、专著10部;主持或参与教改课题13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及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8项。参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一等奖2项。

研究方向:病原菌分子致病机制及新型疫苗;抗感染免疫。

E-mailnhzhangyan@126.com

 


 

 

陆春雪,女,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留美归国学者,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委会四体学组常务委员。湖南省微生物学会首届十佳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南华大学优质课程教师,获南华大学首届留学生英文授课比赛及2019年南华大学教师课堂授课比赛一等奖。曾在美国参加衣原体国际会议(CBRS)并作大会汇报。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各1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湖南省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参编《衣原体》等专著2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VaccineLife Science、《微生物学通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第一)、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第三)。指导本科生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课题共4项。

研究方向:衣原体的致病机制及防治。

邮箱: lcxpbdudu@126.com

 

 

 

游晓星,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亚洲支原体学组织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特殊病原体学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NPJ Vaccines》、《Toxins》、《Cellular Microbiology》等刊物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湖南省科技厅和教育厅课题多项(经费均由研究生打理,从不贪污科研经费里)。在Infection and Immunity》、《Molecular Microbiology》、Virulence》、《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微生物学通报》和《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国内外刊物上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均为业内同行认可度较高的专业刊物,不盲目追求数量,因为灌水容易被世界同行耻笑。不过在10年前发过1PLOS one不好意思列出来,因为被业内称为水刊)。参与编写《支原体学》、《人类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以及《性传播疾病》专著5(自认为写得最好的是支原体的致病性与致病机制)。获湖南省微生物学会十佳青年科技奖(应该名至实归),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评奖时才硕士毕业,贡献只能排第4,国家发明专利2(主要为团队功劳)

教育理念与个人性格:秉持“高等教育必须以就业为目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导师必须无愧于学生家长” 的教育理念,确保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不受压榨或PUA”式管理。性格外向、幽默、坦率、勤奋;不投机取巧,不沽名钓誉;始终坚守责任感与正义感,坚定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待人接物不趋炎附势,绝无因地位、背景或能力差异而生歧视或偏见;电脑水平高,开车毛糙,经常忘记刮胡须;不吸烟,酒量一般,擅长讲笑话;话多口才好,偶有言辞不当,但始终勇于认错,积极改正。自认为达到了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水平。意向学生要求:1.  善于提问,遇到问题能够主动求解;2.  做事有反馈意识,能够及时汇报进展;3.  具备责任感和正义感;4.  心胸开阔;5.  价值观积极向上;6. 具备必要的社交能力和礼仪素养;7. 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不适合的学生特征:1.  遇到问题不主动求解,也不提问;2.  无视导师的短信、微信或QQ消息(尤为反感);3.  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与自身无直接利益关系的人或事务漠不关心;4. 情商较低,缺乏基本礼貌;5. 男女交往方面缺乏自律;6. 用翻译软件或AI看文献、写论文(坚决禁止)。

主要研究兴趣:1. 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固有免疫应答与炎症反应机制;2. 支原体、巴尔通体等特殊病原体毒力因子功能以及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机制(不研究疫苗、诊断等应用型内容,不开发产品不想发财,是理论微生物学者)

研究生培养目标:1. 达到985院校一般博士生(后25%)的学术水平,能够熟练掌握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独立撰写省级科研项目,并初步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2. 能胜任临床检验相关工作;3. 顺利就业;4. 告别单身。

敲黑板:只想混文凭不踏实学习的考生请飘过。

E-mailyouxiaoxing@usc.edu.cn(很反感微信电话)


 

 

雷爱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学博士、博士后,医学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湖南省免疫学会理事,湖南省病原生物学会理事,湖南省优青湖南省荷尖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微生物学会十佳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优青项目、湖湘青年英才等项目。参与编写《支原体学》专著第3版和《医学免疫学》(主编沈关心,熊思东)教材4版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 Exp Med (2018)PLOS Pathogens (2024), J Infect Dis(2023), Cell Mol Life Sci (2019)Immunology (2016, 2020, 2021)等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欢迎有志于科研的同学加入本课题组!

研究方向肺炎支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免疫机制

E-mailleiaihua18@usc.edu.cn


 

李冉辉,博士,副教授。主要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医学免疫学》及相关课程教学任务,从事病原体的诊断、预防及致病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各一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3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厅级重点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3部。

E-mailranhui81@163.com

 


 

唐双阳,女,博士,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病原学实验中心副主任。主要承担研究生与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及相关课程实验教学与科研任务,主持湖南省教学研究项目2项以及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参编教材2部;主要研究方向为HPV的致病机制及其相关肿瘤的防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与卫生厅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Cell Mol Biol Lett Microb PathogDiagn PatholJ Reprod Med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20余篇。

mailtsy7909@126.com


 

李水红,男,1981年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副教授,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136月获得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37月进入南华大学医学院工作。入选“2015年度香江学者计划公派赴香港理工大学开展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被聘为副教授。现为湖南省微生态专委会委员,湖南省微生物学会会员,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亚洲支原体学组织理事,担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Roy Soc Open Sci等杂志审稿人,荣获湖南省微生物学会十佳青年科技奖香江学者奖及优秀学术报告等奖励,入选衡阳首届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卫健委科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9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Biomaterials, Int J Nanomed, Pathogens, Microb pathogenesis, Sci China-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3篇,申请专利3项,授权2

E-mail: zhoubaoxi520@163.com


 

李贞魁,男,博士,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现就职于衡阳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为南华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导师。目前,聚焦于疟疾寄生虫传播阶段关键因子的鉴定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以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MBO ReportsmBioActa TropicaMolecular & Biochemical Parasitology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研究方向:疟原虫传播的基因表达调控

E-maillizhenkui@usc.edu.cn


 

刘鹏,男,副教授,留日归国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南华大学教学新星。国际支原体协会会员,亚洲支原体协会会员,中国微生物协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湖南省分子靶标协同新药青年基金1项,南华大学博士基金1项;主持湖南省教改课题1项。在Biology direct,Microbiology spectrum和Journal of Proteomics等国外SCI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5篇;担任《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材副主编,参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一部;参编专著《支原体》和《梅毒螺旋体》2部。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ycoplasmology、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ycoplasmology,The East-Asia Microscopy Conference、The Meeting of the Asian organization for Mycoplasmology。

组训:严谨求实、创新致远、团结协作、研创辉煌

欢迎积极向上、热爱科研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加入团队:科研如同螺旋体独特的运动轨迹,科学探索永无直线捷径。期待与你在这里充满拓扑结构的微生物宇宙中,解开致病蛋白的旋转密码,寻找生命与疾病交响曲中的关键音符!

研究方向:螺原体、支原体和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机制

E-mail:pengliu@usc.edu.cn; pengliu@live.cn


  

 

赵兰华,医学博士,副高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1项。近五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Frontiers in immu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SCI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4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第一发明人专利3项。承担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及《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

研究方向:疫苗及纳米佐剂相关机制;衣原体感染及免疫

E-mail: zhaolanhua@126.com

 


 

 

丁楠,女,博士,硕士生导师,南华大学博士后,校聘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青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持校级教改重点项目1项,指导本科生获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大创项目多项,参编专著1部。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SCI期刊发表文章9篇。

研究方向:支原体的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E-mailnandingw@163.com


 

 

徐嫚,博士,硕士生导师,校聘副教授。皮肤性病检验与诊断分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梅毒螺旋体致病机制、快速诊断及防治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高校联合基金项目各1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一般资助项目1项,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篇。

研究方向: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机制、快速诊断及防治

Email: nanhuaxuman@sina.com


 

 

王川,免疫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2019年博士毕业于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留校任教。近5年在VirulenceVeterinary MicrobiologyMicrobiological research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一作/通讯文章共12篇,其中JCR Q16篇,Q24篇;曾获得CSC面上项目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等省部级课题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近5年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大创项目1项,省级5项,校级4项,参编专著1部,获批专利3项,获2016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担任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审稿编辑,《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青年审稿专家,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Infectious Diseases & Immunit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等杂志审稿人。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并获奖,参加2019年中德科学中心衣原体国际会议并大会作英文报告。

本人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请参考游晓星教授(用翻译软件看文献除外)!欢迎踏实肯干、热爱科研的研究生本科生加入团队!期待与您共同探索衣原体领域的无限可能!

研究方向:衣原体致病机制和防治研究,衣原体抗感染免疫

E-mailwanghuan@usc.edu.cnwangchuan727@126.com

 

 

 

 

瞿小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病毒感染与疫苗的中和抗体与T细胞免疫应答研究,旨在探索感染与疫苗的长效应答机制与免疫治疗。目前以通讯作者(共同)在CellNature Microbiology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杂志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0余篇承担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南华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经费。入选2019年度湖南省121人才工程、获2021年度第二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担任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审稿专家。

E-mailquxiaowang@163.com


 

 

 

谭庆杰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南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湖南省百人计划外专项目专家。获得德国科学基金会[DFG,由Spemann Graduate Schoo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SGBM),弗莱堡大学所主持]的全额博士奖学金;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短期访问学者奖学金(ShortTermFellowship)以及美国Atomwise公司两个AIMS奖项(AIMS提供耐药性转运膜蛋白抑制剂)。近5年发表SCI论文8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IF>10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的论文3篇。在耐药结节分化家族外排泵AcrB的机理上取得突破性发现,如AcrB的变构调节是如何介导底物和质子转运,也通过抑制剂与AcrB复合物晶体结构发现了新的结合模式。

研究内容:主要从事多重耐药性致病菌的多重耐药性外排泵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耐旱性机理研究工作。

E-mailtamhk60@hotmail.com

 

 

肖康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杰青。通过多组学方法在新型病原发现、微生物组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与共进化方向取得系列成果,以第一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The Lancet Microbe, ISME J, Microbiome等权威杂志,引用超过 1400 次(Google Scholar)。担任iMeta杂志青年编委,湖南省病原生物学会理事,湖南省生物信息学会病原微生物专委会委员,承担本科生《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研究方向:人兽共患病毒组学、肠-X轴微生物交互与干预

联系方式:kxiao@usc.edu.cn


 

 

刘文培,女,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归国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Nature MicrobiologyNPJ vaccine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篇。聚焦于病毒免疫应答机制研究与新型病毒疫苗研发

邮箱:wenpeiliu_2008@foxmail.com

 

 

上一条:南华大学儿科学院(湖南省儿童医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关闭

南华大学官网|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地址:湖南省 衡阳市 常胜西路 28号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研究生院    邮编:421001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