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信息

南华大学湖南省肿瘤医院研究生协作培养基地硕士生导师简介

2025年03月24日 17:24  点击:[]

招生专业:

100200 临床医学(03影像医学与核医学、04临床检验诊断学、05外科学、06妇产科学、07耳鼻咽喉科学、08肿瘤学、09麻醉学)

105100 临床医学(14麻醉学、17肿瘤学、18放射肿瘤学、20核医学)

湖南省肿瘤医院简介:

湖南省肿瘤医院位于长沙湘江之滨,岳麓山西北、咸嘉湖畔,占地10.12万平方米,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筛查、康复宁养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医院始建于1972年,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三甲肿瘤专科医院;2012年挂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与全球顶尖癌症治疗机构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结为姊妹医院;2017年进入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全国百家医院行列;2020年成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2022年成功创建省文明单位;2023年成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并顺利通过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评价;2024年获批全省唯一一张质子/重离子治疗系统配置许可,获评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和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在近三年的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稳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五位(最高位居第三位)。

医院也是湖南省癌症防治中心、湖南省癌症医学中心、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湖南省抗癌协会,以及《肿瘤药学》《当代护士》杂志和湖南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的挂靠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重要荣誉。经过5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博爱、敬业、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同心同德兴医院,全心全意为病人”的院训。

一、公字为先,开放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医院创新提出“两服务、两解决、两提升”服务理念,实施“1+N”联系机制,着力解决基层堵点难点;大力推动“党建+发展”“党建+安全”“党建+文化”等“党建+”深度融合,全面实现“支部建在科室上”,落实支部参与科室重大决策机制,探索开展院内巡查、“未巡先改”,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率先开展“书记工程”、支部绩效考核、支部品牌培育等工作,相关党建品牌被评为全国公立医院党建典型案例、入选省直工委党支部优秀案例,荣获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在2024年5月全省高水平医院发展专题调研中,医院发展成效获得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认可。

——坚持公益属性。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办院方向,高举公立医院公益性旗帜。每年选派50余名专家赴新疆、西藏、非洲及省内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三援”工作和下基层帮扶。作为全省首批四家高水平医院之一,率先响应省委省政府“高水平医院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医疗机构”任务要求,派驻30人专家团队入驻帮扶邵阳市中心医院。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设立省内唯一一个临终关怀医疗慈善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宁养院,已累计上门为5000余名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护理指导、心理辅导、哀伤支持等免费宁养服务,收获良好社会口碑。

——坚持开放合作。医院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医学院校/中心开展广泛合作,覆盖专业、管理、文化等众多领域。2015年以来,先后成为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姊妹医院;与以色列顶级医疗机构Rabin Medical Center、Share Zedekiah Medical Center、西勒雅法医学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与美国西北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英国淋巴水肿学院等签订合作协议;与法国蒙彼利埃癌症中心、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护理学院等多个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9年,由医院承担的中国-塞拉利昂“互联网+病理”远程病理诊断平台正式开通。

二、学科赋能,高质发展

——聚焦服务改善。现有编制床位1300张,实际开放床位2242张,设临床科室41个、医技科室13个。医院全面秉承“三化三保”(微创化、内镜化、介入化,保疗效、保器官、保舒适)治疗理念,在国内首推肿瘤患者首治MDT全覆盖诊疗模式,致力让患者及时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效果。2023年医院门诊总人次61.65万,出院人次18.57万(全省首位),手术台次2.42万台,病床周转次数80.98次,平均住院日6.84天。拥有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省内首台)、数字化PET-MR、PET-CT、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Trilogy直线加速器、Finial ECT、3.0T核磁共振、放疗模拟定位CT等众多高端医疗设备,百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超过150台。

——聚焦学科建设。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科、临床护理)、建设项目4个、培育项目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23 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 2019—2023 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排行榜中,医院整形外科学、护理学、核医学、肿瘤学跻身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十,其中整形外科位居全国第二。肿瘤整形外科主编全球首部学科专著《肿瘤整形外科学》,首提学科概念,在国内首创临床新技术10余项,填补行业空白、引领学科发展;甲状腺外科、头颈肿瘤科综合治疗水平排名全国前列,经口甲状腺手术量居全国首位;淋巴水肿护理、安宁疗护水平等国内领先;乳腺癌创新药临床研究水平位列全国第四。

——聚焦辐射引领。2017年牵头建立湖南省首个肿瘤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已增至246家,覆盖全省14个市州,辐射江西、湖北、广西等省,省外患者占比4.42%;同时牵头建立5个湖南肿瘤专病联盟。此外,医院连续多年举办全国肿瘤整形显微外科系列技术培训班,已累计培训国内外肿瘤整形学员近千余人次,被业界誉为“中国肿瘤整形外科医生的孵化基地”;由医院承办的湖南造口治疗师培训班已连续举办十五届,为全国各地培养了400余名具有国际认证的造口治疗师,办学水平获得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WCET)及国内外护理同行高度认可。

三、创新驱动,协同发展

——突出人才兴院。医院现有在编职工1914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55人,占比96.92%。高级职称627人,占比32.71%;中级职称966人,占比50.39%;博士占比12.02%,硕士占比28.32%。2022年自主培养了省直卫生系统首个国家“优青”人才。目前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12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省“杰青”2人、省“优青”3人、湘雅名医1人、省名中医2人、湖湘青年英才6人(含荷尖人才1人)、省优秀博士后创新人才3人、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27人、十四五省中医药人才3人。

——突出医教协同。2012年以来,医院与多个高水平院校开展合作,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也是南华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协作型研究生培养基地。设有肿瘤内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等教研室11个,并建有设备先进的中心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博导14人、硕导77人,带教老师283人,累计培养博士、硕士661人。2017年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独立开展麻醉科、放射肿瘤科、临床病理科、核医学科住培工作;同时拥有全国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湖南省肿瘤规范化治疗培训基地、湖南省肿瘤骨干医师与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等诸多教学与培训平台。

——突出科技创新。现有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0个。近五年,共获各类科研基金项目75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十三五规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重大专项1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40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青年科技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812篇,总影响因子3696.33,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20.70。国自立项、SCI论文发表、发明专利授权数长期位居委直单位首位。药物临床试验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医疗机构第六位、肿瘤专科医院第三位,全省第一位。

四、肿瘤防治,融合发展

——注重健康宣教。深化开展癌症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推动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纳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内容。牵头组建癌症防治省级科普专家库,积极打造以“科学防癌、健康湘亲”为主题的湖南省癌症防治科普大赛,建设权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持续多年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学术团体广泛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抗癌日”“马拉松义跑”等系列主题活动,定期更新发布“湖南省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建议”,推动提升公众防癌意识。

——注重早筛早诊。每年定期主编发布《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在全国较早实现肿瘤监测登记工作县域全覆盖。积极开展各类国家和省级癌症早诊早治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项目累计开展高危评估56.98万例,临床筛查27.58万例,检出阳性病变2.20万余例。积极推动癌症早筛紧缺人才培训,近 3 年累计为 300 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近千名骨干人才。2024年正式启动“湖南肿瘤早筛早诊早治行动”三湘行活动,推动早筛早诊理念进基层、技术下基层。

——注重体系建设。医院作为全省癌症防治中心和肿瘤诊疗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积极探索建设“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管理新模式。牵头承担“健康湖南—癌症防治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千县工程”全省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全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等任务,牵头制订省、市、县三级癌症防治中心建设标准,指导全省14个市州完成癌症防治中心建设,在国内率先形成“省-市-县”一体辐射乡镇/社区的癌症“专病专防”网络体系。医院连续6年获评国家癌症中心肿瘤防治工作省级杰出贡献奖,相关工作经验多次在国家及省级相关会议推广交流。

招生导师及联系方式

序号

姓名

职称

专业

导师类型

E-mail

1

王晖

主任医师

放射肿瘤治疗学

博导

wanghui710327@163.com

2

韩亚骞

主任医师

放射肿瘤治疗学

硕导

hanyaqian@hnca.0rg.cn

3

刘峰

主任医师

放射肿瘤治疗学

硕导

liufeng@hnca.org.cn

4

周钰娟

研究员

放射肿瘤治疗学

硕导

yujany_zhou@163.com

5

杨锫

主任医师

放射肿瘤治疗学

硕导

yangpei@hnca.org.cn

6

杨雯娟

副主任医师

放射肿瘤治疗学

硕导

yangwenjuan@hnca.org.cn

7

周辉

主任医师

肿瘤学

硕导

zhouhui@hnca.org.cn

8

邬麟

主任医师

肿瘤学

硕导

wulin-calf@vip.163.com

9

张永昌

主任医师

肿瘤学

博导

zhangyongchang@csu.edu.cn

10

张乐蒙

主任医师

肿瘤学

硕导

zhanglemeng@hnca.org.cn

11

陈柏林

主任医师

肿瘤学

硕导

Chenbolin@hnca.org.cn

12

王静

主任医师

妇产科学

博导

(仅招收博士生)

wangjing0081@hncn.org.cn

13

唐洁

主任医师

妇产科学

硕导

tangjie@hnca.org.cn

14

左朝晖

主任医师

外科学

博导

zuochaohui@vip.sina.com

15

谢宇

主任医师

外科学

硕导

xieyu420@sian.com

16

彭小伟

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学

硕导

xiaoweipeng619@163.com

17

石峰

主任医师

核医学

硕导

shifeng@hnca.org.cn

18

杨金凤

主任医师

麻醉学

博导

315977705@qq.com

19

苏晨

副主任医师

麻醉学

硕导

suchen@hnca.org.cn

20

于小平

主任医师

影像医学

硕导

13607313419@163.com

21

邓红玉

主任医师

临床检验学

硕导

denghongyu@hnca.org.cn

注意事项:

导师类型(博导除特别标注外,均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硕导只招收硕士生)。

导师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王晖,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领军人才,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放射治疗转化医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肿瘤放疗营养学组副组长,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放射肿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癌症中心食管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华中区域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湖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ancer Cell、Molecular Cancer、Cell Research、Cell death & diseas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主编《现代肿瘤放射治疗临床实践指导》、《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物理技术指导》等论著,主要从事肿瘤精准放疗、放疗联合免疫、靶向等临床综合诊疗及肿瘤临床研究、转化研究以及新药研发。

韩亚骞,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05年赴我国最早开展调强放疗的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进修专攻调强适形放疗,2016年赴德国慕尼黑访学质子放疗。潜心研究鼻咽癌,头颈肿瘤及神经肿瘤的综合治疗策略优化和发病及预后相关信号通路,以第一负责人主持湖南省重点研发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其中鼻咽癌诊治系列研究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牵头开展新辅助治疗在可手术的头颈和口腔癌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在ASCO,ASTRO等国际会议上展示。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肿瘤放疗专著4部,国内专家共识2项,作为副组长参编中国头颈肿瘤放射治疗指南。任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湖南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CSTRO)鼻咽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CSTRO)头颈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委员等。

刘峰,科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增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及科研工作。2016年作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访问学者,深入研究肿瘤精准放疗、质子治疗。现任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秘书、鼻咽癌专业委员会秘书、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学教研室副主任。已发表SCI收录的肿瘤学专业论文6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参编肿瘤学专著2部。从事肿瘤放疗临床工作13年,擅长头颈部肿瘤的生物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现以第一负责人主持“中国癌症基金会科研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深入研究了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联合模式、PET-CT引导的鼻咽癌生物调强放射治疗、乏氧相关分子与鼻咽癌生物调强放疗的关系、鼻咽癌放疗增敏、复发或残存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周钰娟,硕士研究生导师,肿瘤放射治疗转化医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自然科学),肿瘤放射治疗转化医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知名专家: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带头人、研究生导师。擅长肿瘤放疗,头颈部及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临床试验研究。

杨锫,主任医师,中南大学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南华大学临床医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肿瘤放射治疗,湖南省健康产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理事,湖南省放射肿瘤治疗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在国内核心期刊及国际SCI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及参与了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先后三次获得国际会议上论文收录,并获得资助于2016年赴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主研头颈及胸部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及质子放疗。擅长鼻咽癌、喉癌、口腔癌、肺癌及食道癌的放射治疗。

杨雯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肿瘤医院放疗大科质控副主任,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访问学者,湖南省抗癌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胸部肿瘤学组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委员,湖南省国际医学促进会肺癌专委会委员,湖南省国际医学促进会放疗与放射免疫专委会委常委,湖南省国际医学促进会精准放疗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免疫与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湖南省女医生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委员。

周辉,肿瘤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湖南省淋巴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淋巴瘤精准诊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及湖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负责人,血液学基础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临床方向带头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和“515”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同时担任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专家,国家癌症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长期致力于淋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肿瘤药学》杂志副主编,《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常务编委,担任Hematological Oncology、Frontiers in oncology等杂志审稿人。

长期致力于淋巴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科研攀登计划重大专项、十三五新药创制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子课题、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湖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领域重点研发项目、中国癌症基金会联合攻关课题等20余项课题,参与国内、国际淋巴瘤、骨髓瘤的重大新药临床试验4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杂志约稿)在Leukemia、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Blood cancer journal、Cancer letters、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编专业论著3部,执笔行业指南、专家共识等共15项,第一完成人获湖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

邬麟,内科学博士,湖南省肿瘤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胸部内二科主任,二级主任医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湖南省肺癌临床研究中心主任,GCP肿瘤专业负责人、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肺癌的内科治疗、新药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主持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200余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部分成果发表在JAMA、Lancet Oncology、JCO、JTO、Nature Communications、BJC等著名国际期刊。担任中国抗癌协会(CACA)老年肿瘤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促会肿瘤肿瘤舒缓治疗学分会副主委,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CACA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常委、原发灶不明及多原发癌专委会常委,CSCO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委、老年肿瘤专委会常委,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理事长,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多个学术任职。

陈柏林,内科学博士,胸部内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南华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卫生健康首批高层次人才(医学学科青年骨干人才),担任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首届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首届肿瘤免疫与靶向治疗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首届食管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首届感染性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首届个案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首届基层肿瘤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委会青委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内科学专委会委员。先后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重大科研专项、湖南省卫健委重点指导课题等纵向课题9项,吴阶平医学基金、湖南省肿瘤医院攀登计划临床研究(IIT)项目等横向课题7项。近3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7余篇,其中中科院1区2篇,JCR 1区4篇,JCR 2区7篇。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擅长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免疫靶向精准治疗及胸部疑难病例的精确活检诊断。

张乐蒙,博士,主任医师,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科科室副主任,湖南省芙蓉计划卫生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入选2020年“湖湘青年英才”科技创新类支持计划。研究方向:肺癌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耐药。

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专委会、青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委会、心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少见罕见突变专委会常委、湖南省医学会胸部肿瘤内科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医促会肿瘤分子靶向与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呼吸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促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靶向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一项,主持省自然基金两项、卫健委课题两项、长沙市科技局项目三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张永昌,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早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肺胃肠内科副主任,肺癌新药研发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肺癌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策略的制定、优化并开展临床诊疗需求驱动的转化研究,在肺癌新分子分型介导的靶向耐药机制及临床解决方案制定,肺癌免疫治疗的节律与策略优化,肺癌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管理的多组学预测模型构建领域等方向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以第一完成人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青年科技奖”及“创青春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组委会大奖”,荣膺2022年肿瘤学领域“国家优青”,获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湖南省青年五四奖章及湖南省卫健委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主编在Springer Nature出版国内首本新药研发与评价英文专著New Anti-cancer Drug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作为负责人研发首个PD-L1检测国产化试剂盒并获批上市,打破国际垄断;主持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JCO, Lancet Oncology, JTO, JNCI, JITC及Med杂志发表同行评议SCI论文10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

彭小伟,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四科(甲状腺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南大学及南华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经口甲状腺手术培训基地主任,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访问学者,湖南省225人才,湖南省科技专家库成员。湖南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整合康复委员会常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兼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甲状腺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甲状腺健康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协会乳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单切口经口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首次提出彭氏三角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2019年代表中国在北京国际甲状腺外科高峰论坛上向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内外的专家展示经口甲状腺手术。主持科研课题10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5.3),主译《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专著,参编(副主编)《图解腔镜甲状腺手术》等专著3部,参译国外专著3部,申请专利10项。

201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7年获得湖南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医学科技进步奖各一项,2021年获得湖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同年获得湖南省十大临床创新技术奖,2022年获得第一届湖南省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2023-2024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2024年获第二届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创新三等奖。

王静,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湖南省肿瘤医院早期临床研究中心顾问,“肿瘤药学杂志”主编。CSCO理事及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癌症中心卵巢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及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慢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国家十三五“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PI参与肿瘤药物临床试验70余项,leading-PI 23项。研究成果多次在ASCO,ESMO、SGO等学术大会上交流。近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he Lancet Oncology,molecular cancer,JNCI,CCR等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

唐洁,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中心技术总监,妇瘤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留美博士、博士后。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委员会委员、国家癌症中心卵巢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多学科专委会(MDT)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妇瘤专委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妇瘤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妇科恶性肿瘤学科带头人、美国妇科肿瘤协会会员、美国临床肿瘤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特邀审稿人、获得美国执业医师证,在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医院学习和从事妇科临床工作多年、获得和主持多个美国卫生部、国家级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国际一流的医学杂志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的SCI论文30多篇。

谢宇,湖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湖南省肾脏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高级访问学者、湖南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前列腺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与功能性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男生殖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膀胱癌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石峰,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湖南省肿瘤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研室主任,甲状腺内科/核素治疗科主任,湖南省甲状腺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医核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目前是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核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核医学专委会常委,中国核学会近距离及智慧放疗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一届放射性粒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内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甲状腺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分会委员/治疗学组副组长,国抗癌协会肿瘤组织间植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5年来主持部省级课题7项,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已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多篇,获湖南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PI参加了多项新药物临床研究,并已上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及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编专著2部,参编人社版专著及教材编写2部.作为执笔专家参与多项相关专业指南/专家共识的编写。

杨金凤,麻醉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湖南省121人才第二层次人才,湖南省225工程麻醉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麻醉学教研室主任、湖南省肿瘤麻醉与镇痛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曾在法国巴黎十二大Henri Mondor Hospital麻醉科、美国迈阿密大学麻醉系访问学习;2010-2013在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重点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获湖南省五一先锋、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个荣誉称号。

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在围术期医学管理、困难气道、肺隔离技术、癌痛与安宁疗护等方面有一定建树。2013年创办了湖南省独家癌痛与安宁疗护病房,2014年发起成立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围术期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发起成立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湖南肿瘤麻醉与镇痛专科联盟,2025年发起成立湖南省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独辟蹊径,与美国迈阿密大学麻醉系开展国际合作,成为美国麻醉住院医师选择性培养基地,所在学科为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培养的住培医生、国家紧缺人才、硕士、博士临床能力强,科研思维缜密,反响良好。

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化学生物传感与生物成像、癌痛及其机制。主持科研课题18项(其中国自面上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南医学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先后发表论文111篇,其中SCI论文55篇;主参编著作7本,担任Sinusoidal Obstructions Syndrome主编、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安宁疗护)副主编;参与(支)气管镜诊疗镇静/麻醉专家共识(2020版)、中国肿瘤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编写。

苏晨,女,湖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13.09-2015.09美国纽约大学麻醉学系predoctor研究员。2019年美国迈阿密大学麻醉系高级访问学者,获得2016年湖南省及中南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主持国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科药联合基金和湖南省医学会科研基金等重点项目。发表SCI论文10余篇。擅长各类外科疾病病人的麻醉、术后镇痛及晚期癌痛患者姑息治疗以及各种慢性疼痛、神经痛治疗等

于小平,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现任湖南省肿瘤医院放射诊断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南华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影像分会常委、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医学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影像诊断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影像教育与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职。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3项,累计科研经费近300万元,主译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35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2篇(含SCI论文40篇)。2019年,入选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并荣获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项(排第一)。

邓红玉,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湖南省肿瘤医院临床检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输血科代理主任、临床检验科输血科联合党支部书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验室负责人、湖南省优秀博士后创新人才、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广东省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基因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即时检验(POC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业委会常务委员等。长期从事恶性肿瘤分子病理及临床检验诊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Hepatology、Front Oncol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SCI收录30余篇),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第十四届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主编及参编教材3部、专著1部、专家共识2部、专利1项。获得全国检验年会优秀论文奖、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记功”、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主要成员)、湖南省检验年会论文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案例大赛二等奖、安阳市终身荣誉市民、医院嘉奖、优秀医师、百岗明星、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研究方向:临床分子诊断;肿瘤分子病理;肿瘤早筛早治;肿瘤耐药与放疗抵抗机制;肿瘤发生发展基础与临床研究。

邮箱:denghongyu@hnca.org.cn

上一条:南华大学附属娄底医院(娄底市中心医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下一条:基础医学院应用解剖与生殖医学研究所(2025硕士招生目录基础医学04/06/07/08方向)导师简介

关闭

南华大学官网|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地址:湖南省 衡阳市 常胜西路 28号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研究生院    邮编:421001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