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均利,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专家,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学科领军人才。受聘前为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肿瘤生物学和分子医学系教授,信号转导与肿瘤发生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肿瘤治疗抵抗的分子生物学、信号传导及分子药物学的研究。建立了第一个用于治疗药物筛选和分子调控的人源化P53动物模型。在肿瘤炎症免疫调节的研究领域具有极其重要和突出的成绩。率先发现并阐明了炎症免疫引起的肿瘤免疫抑制及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是首先发现肿瘤坏死因子引起肿瘤发展与转移的少数几个科学家之一。近年来,罗均利教授在前列腺癌演进和治疗抵抗机制的研究、难治性前列腺癌特异性靶点的发现与鉴定以及相应靶向药物的研发等领域有重要的发现。研究成果发表在包括Nature, Cell,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
研究方向:1)肿瘤演进与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2)肿瘤免疫治疗;3)肿瘤的分子诊断。
E-mail: jlluo@usc.edu.cn
2. 曹德良,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专家,湖南省百人计划学者,芙蓉学者,南华大学高层次人才,肝癌早诊早治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肿瘤分子生物学与标志物实验室负责人。原美国南伊利诺伊州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擅长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肿瘤血清标记物与肿瘤实验治疗。主持美国NIH/NCI、ACS、DOD/BCRP、Avon 基金等美国国家级科研基金7项,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发表SCI收录科研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美国发明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4项。成功研发世界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清AKR1B10肝癌诊断试剂盒,并获得国家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批文,临床研究显示该试剂盒明显优于现有临床同类产品,被评为2022年“湖南省十大科技新闻”。
E-mail:dcao@usc.edu.cn
3. 李朝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迄今已发表文章47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J Clin Invest, PNAS, JBC论文6篇,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4篇,含hepatology, Cell Reports, IScience, JBC, International J Cancer, Cell Mol Life Sci等国际著名和主流刊物。获批国际专利两项,一项是肿瘤治疗策略和方法,另一项关于二型糖尿病和HCV治疗。中国专利两项,涉及肝癌的药物治疗。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肿瘤个体化治疗;朊病毒等神经退行疾病的致病机理
邮箱:chaoyangli@gzhmu.edu.cn
4. 甘润良,二级教授,医学博士,留学归国人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华大学病理学(湖南省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委高层次人才、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主要研究胃癌、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次。在《Cancer Science》、《Cancer Letters》、《Virology Journal》、《中华病理学杂志》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收录20篇。参编出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统编教材《病理学》第8、第9、第10版,主编出版《显微形态学实验》教材(第1,第2版)。
Email:ganrunliang@163.com
5. 杨晴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近红外二区有机分子探针,核酸适配体-核素偶联物分子探针,智能药物载体材料等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NAS,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Chemie, Nature Communication, Acta Biomaterialia, Macromolecules等研究领域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他引1600多次,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获授权专利10余项,部分专利技术已获得产业转化支持。
Email:qingyu513@126.com
博士生与硕士生招生方向
博士生:基础医学(分子影像探针,生物材料的理性设计及其诊疗应用)
硕士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药学(药剂学-抗肿瘤药物载体)
6. 曾希,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留美归国学者,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合作导师,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湖南省线上一流课程《病理学》课程负责人。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副院长、南华大学科研部副部长、肿瘤研究所所长。肿瘤细胞与分子病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肝癌早诊早治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华大学-莱拓福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核学会核应急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病理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病理分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执业医师资格、司法鉴定人执业资格。主要从事病理学、肿瘤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与教学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30余篇);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
E-mail:xzeng@usc.edu.cn
7. 张志伟,中共党员,副教授,副主任法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病理学/法医学教研室主任,肿瘤细胞与分子病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华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人、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尸检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病理学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司法鉴定协会法医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湖南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头颈病理学组委员、衡阳市医学会常务理事、衡阳市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衡阳市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衡阳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衡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主要从事病理学与法医学教学、肿瘤科研、临床病理诊断、医疗事故争议尸检鉴定、法医临床与法医病理工作。研究方向为:恶性肿瘤发病分子机制研究,担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杂志编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10项科研课题,参编全国病理十四五规划教材《病理学》与全国全科医学教材《病理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9名。
邮箱:nhdxzzw@qq.com
8. 凌晖 凌晖 教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骨干人才,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课题、湖南省教育厅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 50 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病理学课程主讲教师,主编及参编教材2部。
研究方向:胃癌的细胞与分子病理研究。
E-mail:nhdxlh@126.com
9. 程爱兰,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骨干人才,湖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近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鼻咽癌等恶性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优博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及其他项目等10余项。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Molecular& cellular Proteomics》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部,副主编一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获市级成果奖1项。
E-mail:375355191@qq.com
10. 谢海龙,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和德国美因茨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分子发病机理与防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等科研课题 10 余项,曾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科研论文 50 多篇,其中 SCI 收录25 篇。以副主编编著教材 2 部。Email:22787104@qq.com
11. 唐运莲,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多年来致力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发生机理研究。研究方向为: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近年来在《Oncol Rep》、《Lab Invest》、《Virol J》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2部。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长沙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篇,衡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E-mail:tangyunlian@163.com
12. 谭 晖,教授,医学博士,留德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得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学位,目前研究方向:血液肿瘤的发病与治疗机制,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基金,市级科研项目和校级博士启动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项目多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E-mail:1047550723@qq.com
13. 夏机良,男,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留学归国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杰青,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多发性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病理分会理事,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血液肿瘤耐药机制和代谢特征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含共一)或通讯作者在Cance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EBioMedicine、Molecular Oncology,Annals of Hematology等世界知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等科研项目7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作为指导老师,指导本科生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大赛全国铜奖,第一届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创新大赛全国卓越奖,省级以上大创项目多项。
E-mail:jiliang-xia@usc.edu.cn
14. 张 杨,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病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市厅级科研课题2项、南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项;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加获得湖南省自然科技奖三等奖2项、湖南医学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近年来一直从事肿瘤病因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基础研究,研究方向:肿瘤病毒及致瘤机制;近年来在《J Med Virol.》及《Jpn J Infect Dis.》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教材2本。
E-mail: yangyang@usc.edu.cn

15. 钟上伟 南华大学副教授,湖南省芙蓉计划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青年),衡阳市高层次人才(D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治疗抵抗机制的研究,在J Exp Med、J Exp Clin Cancer Res、Oncogene、Sci China Life Sci等SCI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湖南省卫健委基金各一项,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南省重点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微环境和肿瘤靶向免疫治疗。
E-mail: swzhong@usc.edu.cn
16. 邹 娟,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本科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主持优秀博士课题“在HBV诱发肝细胞癌过程中SULT1A3的变化及其分子机制”以及“青蒿素衍生物抗肺癌机制研究”。2018年进入南华大学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中药提取物防治肿瘤作用机制及卵巢癌发病机制研究。。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教育厅项目2项,博士启动基金1项。已发表论文22篇,其中在Int J Biol Sci、J Transl Med等SCI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篇,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E-mail:zoujuanusc@usc.edu.cn
17. 谭啸峰,博士,讲师,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21年进入衡阳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杨晴来课题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年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nalytical Chemistry、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Theranostic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自然课题2项。
研究方向为:多功能纳米酶的设计合成及其耐药菌治疗研究,NIR-II光诊疗剂的开发及其活体诊疗研究。
E-mail:tanxiaofeng@us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