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首页 | 机构设置 | 最新动态 | 通知公告 | 文件资料 | 学习园地 | 友情链接 | 学校首页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宣讲手册学习版
2014-10-15 10:36  

第一部分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要点

 

1.医学专业认证

医学专业认证是由专门机构采用一套程序和标准对医学专业进行审核与评价,判断其是否达到既定的教育质量标准,并协助院校进一步改进教育质量的过程。我国已在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开展认证工作。

2.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依据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标准,对学校医学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的“诊断”,总结优势,查找不足,明确持续改进的方向。

2)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②有利于更好实现各方利益;③有利于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

3.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主体和标准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主体是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是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

4.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实施

20146月,已有22所医学院接受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410月、11月接受认证的学校共6所,其中有我们南华大学。

5.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原则

1)保证认证过程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2)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模式的多样性。

3)重点考察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目标、办学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实现状况,并确认学校呈报材料的有效性。

4)确保认证标准的稳定性和认证程序的严肃性,在广泛收集客观证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得出认证结论。

6.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程序

认证工作包括学校自评、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提高3个阶段,具体有8个步骤:①学校提出申请并获批;②组织动员和宣传;③撰写并提交自评报告;④商定专家组组成和进校考察具体时间;⑤专家进校现场考察;⑥专家形成认证报告;⑦工作委员会做出认证结论;⑧学校提交整改进展报告。

7.专家进校现场考察的主要内容

1)听取校长报告;(2)召开各类座谈会;(3)进行教学观摩;(4)进行现场走访;(5)查阅教学资料;(6)反馈认证意见。

8.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结论

1)通过认证:有效期限一般为38年。认证结论不用于医学院校排序。

2)不予认证。

9.南华大学认证申请与获得批复

20136月,向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请。2014219,得到批复为:定于20141026-30日组织专家开展对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

10.南华大学准备认证的措施

在内容上分为7个大项推进:修订培养方案;规范教学运行;完善教学条件;修订教学制度;改进教学方法;撰写自评报告;收集证据材料。

在主体上分为6个大块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单位;生物医学课程教学单位;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教学支持部门。

 

第二部分  自评报告内容要点

一、宗旨及目标

1.学校概貌

南华大学是湖南省长、株、潭国家级城市群以外的唯一一所省部共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多科性大学,是湖南省开办西医本科教育最早、医学专业设置齐全、培养层次完整的省属高校,是我国核学科专业设置齐全、培养层次完整与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

现任党委书记邹树梁教授,校长文格波教授。

2.管理体制与办学资质

学校实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及硕博连读资格和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是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

3.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2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工商管理(MBA)、工程硕士、金融硕士、法律硕士、护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临床医学硕士等79个,并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科专业分布于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医学门类设有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护理学等10个本科专业。

4.师生规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63人,聘请校外教师45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88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79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91名。特聘两院院士10 名。

2013年底,共有全日制学生29331人,其中本科生26184人,硕士生2986人,博士生124人,留学生37人。另有成人教育业余生13608人,函授生4509人。折合学生数为35555人。

医学类各专业全日制学生9461人,其中本科生7954人,硕士生1415人,博士生55人,留学生37人。折合学生数为10297人。

临床医学专业全日制学生6484人,其中本科生5360人,硕士生1069人,留学生37人。折合学生数为7074人。

5.教学科研机构与基地

设置学院19个,拥有直属型附属医院4所。建有国家级特色、国家国防重点、国防紧缺、省级特色专业30个;建设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200余个,其中省级优秀实习基地24个。建有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社科研究基地4个。主办《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

6.人才培养贡献

56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14万余名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了一批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省部级领导、大型企业负责人为代表的学界巨子、政界精英、行业领军人物;毕业生广泛分布在湖南省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和军队、国防工业、核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7.学校办学定位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提高质量为核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国防科技事业、核工业、医疗卫生事业、环保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工、医学科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通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8.医学教育定位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以临床医学为龙头,医学各专业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留学生教育,创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9.学校办学理念

1)办学宗旨:传道、树人、惠民、强国

2)办学方针:品质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

3)校训:明德、博学、求是、致远

4)校风:求真、求新、尚善、尚美

5)学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6)教风:敦品、励学、敬业、创新

7)作风:廉洁、高效、节俭、奉公

8)南华精神: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

10.医学教育理念

勤奋求实、博学维康,德术并重、精诚合一。

11.发展规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在经历2000-2010年高水平教学型大学“整型”的基础上,到2015年完成教学研究型“转型”,再经过5年努力进入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升级”期,到2028年建校70周年时,“成型”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12.培养目标

南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扎实、专长突出、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适应社会医疗卫生事业需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初步的临床工作能力、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13.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执行教育部、卫生部2008年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14.原衡阳医学院办学传统

精神是:教师敬业奉献、学生发愤图强。院训是:勤奋求实、博学维康。

*15.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表现情况

2009-2013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考研上线率呈上升趋势,平均录取率为31.16%2014年录取率达到45.86%。近5年在被录取的1541人中有741人进入“985”和“211”高校。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先后获得1次省赛特等奖、3次华中赛一等奖、2次国家赛三等奖和1次国家赛一等奖。

2011-2013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学生总通过率平均高出全国水平15个百分点,2011年总通过率在全国排名第15位。

*16.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服务卫生事业情况

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31000多名,他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能够引领地方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并具备向高端医学人才发展的潜质,多数毕业生服务在湖南省地市医疗卫生机构,大批优秀人才发展成为三级综合性医院院长、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等管理与技术骨干,其中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典型,历届毕业生在服务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17.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

一批1980年代毕业的优秀毕业生通过后续刻苦努力,发展成为高等医药院校校长和拔尖创新人才,如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和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国强;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祖国,南方医科大学校长余艳红,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冉丕鑫,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廖端芳,南华大学校长文格波等。

二、教育计划

18.课程计划与实施方案制定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4-5年进行一次修订;每年根据具体情况微调课程设置、开设顺序和教学时数,编制年度实施方案。

19.制定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

①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为依据,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要求。②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制与修业年限,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控制课程总量,合理规定主干课程,明确各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20.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

①三个环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三大课程平台: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各平台课程又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1.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计划主要特点

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设置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生物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上,充实公共卫生课程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形成六大课程群,继续加强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②适应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发挥南华大学的特色优势,因材施教,设置四个个性化课程模块;③在教学安排上由三段式改为四段式。

    *22.多学科对医学的支持情况

①学校开设文史与艺术类、生命与健康类、国防与科技类、能源与环保类等公共选修课程205门,为医学生扩大选修范围提供了条件;②数理化、计算机、外语、文法、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力量强,为医学自然科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高质量开出提供了保障;③学校实施跨专业选课、辅修、双专业、双学士学位管理办法,为医学生辅修学位创造了机会;④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和突出的军工文化对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人文素养培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3.医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情况

充实了已有学科的内涵,催生了新型交叉专业、实验室和研究团队。如:①将核辐射生物损伤与修复机制研究充实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获批为国防支撑学科;②发挥医学与工学的优势,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③病原生物学、预防医学与核科学结合组建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④采矿工程与微生物学结合,形成铀矿冶生物技术研究方向,铀矿冶生物技术实验室获批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⑤医学与核科学结合,形成核应急学科平台和基地,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附属南华医院获批为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⑥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学校组建了环境医学与放射卫生研究所、铀矿开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获批了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放射性测量与防护技术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跨学科的创新团队。

*24.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包括3个方面,共35条要求,其中: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2条;知识目标10条;技能目标13条。

*25.临床医学专业“四段式”教学安排

前两年半完成基础必修课程学习、接着在临床基地进行1年临床课程学习和1年临床实习、最后半年返校进行拓展性临床课程与部分选修课程学习,即2.5 + 1 + 1 + 0.5四段式教学安排。

26.课程计划修订程序

①学院提出课程计划修订草案;②院内专家讨论研究;③征求学生意见;④征求校外专家意见;⑤学院综合定稿;⑥学校审定;⑦教务处印发公布。

27.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模式。在生物医学学科间、临床医学部分学科间开展课程整合和系统模块教学。

*28.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2013年版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包括三大平台课程、六大课程群、四个个性化课程模块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1)三大平台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

2)六大课程群: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群;②自然科学课程群;③生物医学课程群;④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群;⑤公共卫生课程群;⑥临床医学课程群。

3)四个个性化课程模块:模块一,眼耳鼻喉方面的课程;模块二,儿科学方面的课程;模块三,急诊医学方面的课程;模块四,肿瘤学方面的课程。

4)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临床实习A1临床实习A2

*29.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成效

国家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临床技能学。

湖南省精品课程10门:临床技能学、诊断学、医学免疫学、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内科学。校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精品建设课程6门。校级优秀课程10门。

30.课程整合改革情况

在教改班(卓越班)课程计划中试行基础医学课程横向整合:将原有的6门基础医学课程按照基础医学概论和系统医学教程两大类进行整合,形成8个教学模块;试行临床医学课程横向整合:对临床医学课程试行器官系统整合,成为15个模块。探索将基础和临床进行课程纵向整合改革。

31.用好讲授式教学法

用好LBL的做法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保证学生准确、系统、连贯地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努力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教学技术手段和技巧;努力吸收其它教学方法的优点,积极运用问题导入、病例引导、兴趣启发、讨论互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坚持集体备课、试讲、预讲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和教学能手、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比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老教师担纲课堂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学科发展思路、临床经验和医德风范,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并发挥传帮带作用,传承严谨治学、规范执教、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学生勤奋刻苦、发愤图强,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2.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 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学习。

TBL教学法即Team-Based Learning, 以团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小组讨论式教学

CBL教学法即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小组讨论式教学。

33.采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LBLPBLTBLCBL教学法各自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授课内容、授课对象、教学资源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妙在启发、贵在得法。

*34.床边式教学

床旁见习每个小组由8-10名学生组成,带教老师开展教学示范,组织和指导学生观察体格检查,观摩病例讨论、技能操作和临床沟通。

*35.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编写自主学习指南;设立大学生创新性课题;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开放实验室;建设课程平台;提供网络学习支持和图书馆电子数据库。

36.以临床技能竞赛促进教与学的意义

培训带教师资,统一培训标准,改善教学条件。

*37.实施早期接触临床

在第一、二学期学生到附属医院感受临床工作情景;学生在暑期到当地医院体验医疗工作;学生课外开展志愿导医、走进社区开展健康宣传和公益服务。

*38.开展模拟临床教学

医学院和各临床学院建有临床技能教学中心,配备多种模拟设备设施和必要场所,实现模拟技术与临床实践结合,开展临床技能培训

39.临床实习保障措施

①实行四段式教学安排;②完备实习大纲;③合理安排轮科时间;④明确完整病历书写要求;⑤加强实习质量监控和考核。

三、学业成绩评定

*40.学业成绩评定体系

由单门课程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综合课程考核三大环节构成。

单门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考核、课程结束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分为临床基本技能考核、临床见习技能考核、临床实习出科技能考核、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综合课程考核分为临床综合考试和毕业综合考试。

*41.临床技能考核方式

主要有:Mini -CEX考核、DOPS考核、多站式综合考核、应用标准化病人(SP)考核、计算机模拟考试,等。

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 Mini-CEX)。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

四、学生

42.生源质量

生源质量好。2013年,已在29个省(市、区)实行本科一批招生。在湖南地区,临床医学专业近5年录取分数线高出省控线26-77分。

*43.学生支持服务措施

主要有:学业指导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学生资助与奖励服务;医疗服务;生活指导服务。

*44.吸纳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和形式

主要有6种:①学校召开的党员代表大会设有学生代表席位;②学校定期举办针对学生的校领导接待日活动;③校院两级教学部门通过每学期的评教评学、临床基地教学检查,召开学生干部和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④聘请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学生网上评教;⑤不定期召开学生各类专题座谈会;⑥学校设立学生伙食管委会,学生代表参与食堂管理。

*45.医学院团学活动

①基层组织建设上,率先开展了“我的班长我的班”主题活动,加强班团支部的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号召力;②学风建设上,率先提出了学风建设文明示范楼工程,提出了巩固英语学习,促进专业知识学习。

*46.医学院学生社团活动

开展了职业规划大赛,英语风采大赛,“医战到底”百科知识竞赛,“剧看人生、情暖心灵”心理剧大赛,主题文艺晚会,年级趣味运动会等文娱艺术、社会公益、学术科技、体育竞技等活动。

*47.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①“白天鸽”医改先锋队;②爱心支教社;③医疗义诊队。

    五、教师

48.教师资格认定与教师职责规定

1996年以来,在学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实施教师资格证申请认定制度。学校规定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教师上岗后必须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责,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各级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科研要求,严格进行岗位职责年度考核。

*49.医学教师队伍构成

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其师资涉及校本部10个学院、3所附属学院、7所教学医院和23所实习医院。

50.教师考核措施

主要有:教师年度考核;教师职称聘任考核;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学院教学工作评估。

51.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激励政策

主要有:培训提高;破格晋升;教学绩效奖励;科研绩效奖励。

52.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途径和形式

主要有:①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学院教授委员会,均由教师作为主体成员;②组织教师参与教学改革项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酬金与津贴方案等重大问题的论证讨论;③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组成校、院二级教学督导团(组);④召开教学工作会、临床教学工作会、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对课程计划、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53.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计划

主要有:《南华大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南华大学博士及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南华大学蒸湘学者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南华大学高水平拔尖人才引进实施暂行办法》。

54.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8个方面: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支持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和出国访学;构建教师教学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实施责任教授制度;重视发挥督导专家的作用。

六、教育资源

55.教育经费来源情况

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学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56.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近五年来,学校各类事业支出中,教学及学生事务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2013年占学校各类事业支出的45%

医学类专业学费收入用于本专科生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四项经费的比例合理且逐年增长,达到30%以上。

57.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设立总会计师负责学校财务工作。

*58.教学基础设施状况

红湘校区和雨母校区总占地面积2550余亩,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8万平方米。医学教育教学相对集中在红湘校区,在共享基础上主要教学场所约12万平方米。

*59.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情况

学校本部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2.8亿元,其中用于医学教学的仪器设备值为1.1亿元。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包括:人体形态、显微形态、机能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等实验中心

临床技能培训机构有:学校临床技能教学中心,三所附属医院各自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和基础课示范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是湖南省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基地,3所附属医院均是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附一和附二医院是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附一是进修医师培训教育基地,附二是全国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官培训基地。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全面共享这些基地的师资和教学设施条件。

*60.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南华大学共有临床教学基地33个,其中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7所,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实习基地23家。

现建有20个全科医学社区和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其中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承担临床医学专业的社区卫生实习教学。

7所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获评为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

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编制床位17975张,实际开放床位20233张。2013年医学类专业在校学生9461人,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开放床位数之比为12

附属学院和教学医院共有教学用房面积1.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6万平方米。

*61.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机构

2009年,在医学院临床教学办公室的基础上,学校成立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全面负责临床教学工作,中心主任兼任教务处副处长。2013年调整成立临床医学教学部(医院工作处)。

*62.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教学管理体系

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实行院长领导、主管教学副院长直接负责、教学管理部门协调控制、相关教研室具体执行的临床教学工作管理体系。附属医院实行与临床学院合一的管理体制。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成立内、外、妇、儿、传等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成立院级教学督导组,负责教学质量监控。

63.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机制

①交流协同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临床教学工作会议和附属医院联谊会议。

②激励导向机制:组织开展教学职称、责任教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评聘、评选活动。

64.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措施

①规范完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习大纲、考试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编制见习和实习手册;②精心组织见习、实习教学和各阶段课程考试;③研究编制各环节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临床理论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考试;④定期组织教学督导和教学检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进行质量监控;⑤各临床教学基地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执行配套的规章制度。

65.临床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①学校要求,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医师应具备副高以上职称,其他实习基地的带教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②学校有计划地开设培训班,由学校和附属医院的资深专家担任主讲教师,集中到学校或者在医院进行培训,已培训临床教师1200余人次。学校检查组和督导团专家到医院培训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指导教师完善教案和讲稿。

③学校在附属医院和有条件的教学医院遴选研究生导师,安排研究生培养工作;开设专业学位研究生班,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高临床教学基地师资队伍水平。

*66.图书和信息服务状态

在红湘校区和雨母校区均建有图书馆,总面积30200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385万册。

校园网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8000多个接入点的基础网络,校区内的办公室、教研室、科研实验室已接入校园网。

67.教育专家

校内教育专家主要集中在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团等组织机构中;学校部分教师在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华医学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或成员。教育专家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重要问题的指导与咨询,参与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论证;评议和指导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教学成果申报和教师教学比赛活动。

七、教育评价

68.教育评价系统构成

由教育教学决策系统、运行系统和评估系统组成多边双向教育评价系统。

69.教育评价的依据、标准和方法

1)评价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评价的直接依据,国家颁布的医学教育标准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标准是评价的参照依据。

2)评价标准。各种大纲、制度、规范、指标等构成教育评价的标准体系。

3)评价方法。在评价标准上,标准参照评价与常模参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功能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对象上,整体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分析方法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评价手段上,实体与虚拟相结合,传统平台与网络平台相结合。

70.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主要有:教师课程教学考核制度;教学奖惩制度。

*71.学生学习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主要有: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审议制度;学生成绩评定分析制度;学生专项检查与考评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毕业生调查制度。

72.教学管理评价制度

主要有: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生工作例会制度;教学计划定期修订评审制度;教学基地检查制度;教授委员会讨论决定建议制度;学院教学督导制度。

73.教学综合评价制度

主要有:校领导专题研究、分工联系和听课制度;教学委员会专项评议咨询制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制度。

74.教师和学生的反馈途径与形式

主要有:教学信息实时性反馈;教学督导常态性反馈;师生座谈会和校领导接待日针对性反馈;新生和毕业生调查开放性反馈;编制教学质量报告系统性反馈。

*75.校内各利益方参与教育评价的途径和形式

校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通过教学检查、听课、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专题调研等方式参与教育评价。

教师和学生通过座谈会、教学工作会议等方式和评教、评学、评管理等途径参与教育评价。

学校的教学工作会议和学生工作会议、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等,均邀请学生代表参加。

学生的德智体综合测评、学生的学年(毕业)鉴定、三好学生评选和奖学金评定等工作,均有学生代表参加。

学生的学习部、自律部都由学生组成,承担学业成绩评价结果的反馈落实、学习自律和学风促进等职责。

76.校外各利益方参与教育评价的范围

主要有:政府主管部门的参与;董事会成员单位的参与;用人单位的参与;家长参与。

77.毕业生质量调查的途径和形式

①招生就业处和各学院利用双选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董事会议等有利时机,采用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的满意度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②学校领导每年带领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及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和就业工作的领导,前往省内外有关单位进行毕业生回访及就业市场调研。

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如麦可思公司开展毕业生调研

八、科学研究

*78.医学学科平台

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1个。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 11个专科。国防支撑性基础学科1个。基础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

*79.医学科研优势

在动脉粥样硬化、支原体、胃癌、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ABO血型不相容亲体肾移植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一定优势:主办《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亚洲支原体学组织(AOM)副理事长单位、湖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动脉硬化学科技创新团队、病原体致病机制与防治科技创新团队为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80.科研促进教学的思路

主要有:科研内容转化、科研资源应用、科研教学相长。

*81.医学科学研究项目与成果

5年,医学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67项,并参加了“863”项目、“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研经费共计6225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8项,经费总数4796万元。共获省厅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其中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82.医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与成果

2009-2013年,医科教师主持承担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6项,其中,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项,全国及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2项。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0项,其中一等奖1项。从 2009 年起,每年在全国17 种正式出版的医药教育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在全国 140 多所医药院校中位于前30位左右。

83.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

主要有:开设相关课程;开展学术讲座;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成立学生科研兴趣小组;设立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导中心;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医学院成立科创精英团队。

九、管理与行政

84.医学教育管理机构

包括5个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部(处);教学评估中心;临床教学部。基础各学院和临床各学院分1名院领导主管教学工作,1院领导主管学生工作,下设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办公室。

85.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形成了由制度、规范和办事流程组成的制度体系,覆盖综合管理、教学建设、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各方面和各环节,主要有:

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管理、临床教学管理、实验室及实验教学设备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工程建设、教师发展与培养、教学研究与成果等系列制度。

86.学术组织设置情况

20144月以前,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及教学委员会,分别负责学科建设、学位授予及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担负学院建设、改革和发展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咨询职责。20144月以后,学校层面成立学术委员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学院层面成立教授委员会。

教学委员会下设人文社科类、理工类、生命科学类三个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时下设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建设四个工作委员会。

十、改革与发展

87.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

20056月,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2006年,学校编制《南华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同时编制了学科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分类规划。

20119月,学校召开第二届党代会,通过了《南华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制定了11个专题规划。

88.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

学校每年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教代会;每两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和临床教学工作会议,回顾和检查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或出台具体措施,明确有效抓手,保证发展规划全面实施。

89.存在的主要不足

1)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进一步细化医学教育规划,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2)课程纵向整合有待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有待深入和推广;形成性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教育教学检查评估意见的反馈落实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的调查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

3)教师的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和设备保障需进一步改善。

4)科研服务教学需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研究需进一步深化。

90.持续改进的努力方向

1)在教学方面:①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完善课程横向整合,探索推进课程纵向整合。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②巩固优良传统,规范用好讲授式教学法,积极探索和试用PBLTBLCBLOSCE形成性评价等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③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育教学检查评估意见的反馈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毕业生调查制度。④争取政策,加大投入,对实验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场所环境、网络信息平台等进行新一轮提质创优,进一步提升教学条件的保障水平

2)在科研方面:①积极整合校内各级各类科技平台资源,积极参与省级和国家级协同创新计划项目,构建校内外结合的科技创新大平台,构筑应用基础研究新高地。②不断完善科技编制设置,完善科技创新绩效考核与激励办法,更加注重成果和效益产出,科技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并重。③进一步加强科研与教学的协调,促进科研反哺教学,加强科研成果和科研资源向教学的转化力度,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④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研究,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3)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①继续加大力度,全面实施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博士及海外人才引进计划、蒸湘学者计划、高水平拔尖人才引进计划,使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水平更好适应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②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科研相长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③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和发展现有高学历高职称科技人才,引进科技领军型人才,积极构建基础与临床结合、医工理文结合、结构合理、创新实力强的科技团队,发展高水平的教学团队。④重视教师教学发展,对基础和临床的中青年教师,加大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

4)在医疗服务方面:①积极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把握医疗卫生改革大局和趋势,主动作为,助推改革。②更加注重医疗、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将优质医疗资源和科研资源更好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培训基地和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闭窗口

地址:湖南省 衡阳市 常胜西路 28号
电话:0734--8282761  邮编:4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