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形成性评价的基本认识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构建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查找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评价的过程, 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 也是评价的主体。形成性评价是学生与教师在同一个教学模块中共同参与、双方得到反馈并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评价的结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诊断性意见, 通过反馈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二)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评价,利用学生的评价意见、同行间的评价意见和督导者、管理者的评价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利用教师的评价指导、学生间的评价建议和自我评价反思,积极管理和调整自身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自信心。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异同
1.共同点:都是教学评价方法,都具有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的功能。
2.注意点:(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能互相取代,只能互相补充和结合。(2)平时成绩、小考成绩以不同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这也不是形成性评价。这是使用形成性方法的终结性评价,即采用阶段性测试的形式,并最终形成总评成绩。
3.不同点:可从以下8个方面去认识。
比较项 |
形成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
发生时段 |
教学过程进行中 |
某个学习阶段结束 |
功能特点 |
及时反馈,即知即改 |
“秋后算账,一锤定音” |
评价内容 |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策略 |
知识、技能 |
结果呈现 |
好、差,优、劣,有指导性标准,判断程度等级存在主观因素,可以分项赋予分值 |
分数,在统一标准下计分。题型多样,且有固定要求。考点有原则的或具体的要求 |
分析方法 |
个性化分析,个别性反馈,个体性指导 |
整体性分析,看分布状态,看变化趋势 |
计分方式 |
不计入总分,评价结果当时运用。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促进 |
小考、大考以不同的权重计入总分 |
适用范围 |
更适宜于小规模,小组式 |
大小规模均可 |
工作量 |
问题设置、及时反馈、改进加强,费时费力,工作量大 |
有传统积累,批量生产 |
(四)形成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或某些知识点设计问题;②学生进行解答;③教师给出答案;④学生自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反馈(③和④可以同时进行);⑤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
(五)形成性评价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因为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效果的方法, 它不能代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它必须依附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六)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包括教师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几种方式。教师自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兴趣,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师评价:包含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实验操作考核、基本技能操作测试、单元小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 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包含课前预习、课堂表现、临床见习实习等组成部分。
(七)不同类别的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
对于理论课程的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小论文、阶段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
对于实践类课程的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作业、小论文、实验考核、操作考核等组成部分,也可结合理论测试的方式,但以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
对于理论实践兼而有之的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作业、小论文、实验考核、操作考核、阶段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其中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的比例可根据不同的课程确定。
(八)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分析及反馈
每一次形成性评价结束后,教学人员应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将结果及时进行反馈,使教师明确今后怎样教,使学生明确今后如何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试设计和提高问题或命题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学与评价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模式。
(九)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几个条件
1.教师。数量足够,树立了现代教育理念,具备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了解和理解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要求。
2.学生。具有配合和参与形成性评价的积极性,具有培养和调动的机制。学生了解和理解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要求。
3.技术手段。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应用这些手段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措施。建立了相关的问题、试题、案例库,研究形成了指导性答案。
4.政策。具备开展探索尝试的激励政策。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培训,设立教研教改课题支持研究探索。
5.专家支持。具备一定数量和水平的教育专家,顶层设计了形成性评价的方案、做法、问题库、实施表格和政策建议。
(十)国内的“本土化”改良运用
我国学者在九十年代引进形成性评价的理论,而国内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教学过程中通过诊断教学方案与计划、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为目的的评价。但是各医学院校中对其课程的评价方式大都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现在全国各高校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教学评价中将其与终结性评价整合运用,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国内外对于形成性评价体系尚没有规范的认定标准,而国内也基本是将国外的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方式进行“本土化”的改良运用。
二、国外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应用方式
(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
又被称为临床多站考试(Multiple Station Clinical Examination),1975年由英国Dundee大学的Harden首先提出来的,其使用经过严格、系统培训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来模拟真实患者,通过多个连贯的、经过精心设计的模拟临床真实场景的考试站来测试临床医学生的临床能力。经过将近40年的使用,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在各国的应用现状也不尽相同。近期美国已把OSCE运用于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二部分临床能力测试中,而其学者认为在相同的作业程序下,可以确保OSCE的品质,同时,不断发展,设计出复合式模拟更加增添了标准化病人的真实性。加拿大则是建立一个控制中心,各医学高校可以制定符合各校实际情况的原则和目标,全国在统一时间内考核统一的内容,考核结束后由控制中心派出观察员在全国各地收集回馈,作为下次改进的参考。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使用中发现,建立站点时需要投资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设置不足会引起推广的局限,课程链接设置的不完善会影响其使用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让老师和学生认识到,在以后综合考试评估中OSCE是一种他们真正需要的考核模式而不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
(二)学习档案袋评估(Portfolio Evaluation)
Learning portfolio 1987年第一次由英国学者Schwartz&Bridwell-Bowles提出,是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者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笔记、读后感等,还有其他相关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其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并且深度发掘建立了评价标准,完善了学习管理系统。美国的多个综合性大学也都在评价中纳入了此种评价方法,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学生的信赖。
(三)计算机模拟病例评价(Computer-based Case Simulation,CCS)
依靠编写的计算机软件,由计算机对患者诊疗环境进行复杂的、没有提示的、动态和人机交互的模拟。作为成绩评定的一种工具,其目的是用来在逼真的环境下,通过模拟时间的推进和临床病例情境的逐步展开来测量管理患者的能力。美国医学会在2000年的报告中重新指出要关注预防医疗事故和重视临床病人的诊疗安全,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医学考核委员会引入了CCS在美国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三阶段,其中包括9个计算机模拟病例。相关的计算机化病人处理问题考试系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在90年代就已经开始自主研发并使用至今;意大利也将此种评价方式重点应用在全国医师执照考试中;而加拿大等国家也在以不同形式推动和发展CCS,发展临床技能评价中的多种评价方式。
(四)网络信息化模拟和高科技模拟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的模拟、仿真人教学技术越来越向高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培养实习医生条理性的逻辑思考做出适当的医疗处理中发挥着极大地作用。美国METI公司开发的(Human Patient Simulator,HPS)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教学中,该系统将高级生理驱动仿真技术与仿生学技术结合,可以在模拟人身上表现出各种真实的生理参数以及疾病特征,并对所给予的各种治疗措施(药物,操作等)做出相应的反应。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均在医生执照考试中加入了医学模拟训练,特别是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价委员会已推荐住院医师训练应加入医学模拟训练。澳大利亚Sydney Medical Simulation Center和墨尔本Southern Health Simulation Center都提供病人模拟器的操作培训。台湾部分医院利用病人模拟器对实习医学生在急诊重症等医疗处置中提前给予训练,收效显著。
(五)口试考核评价
欧洲高等院校应用比重较大的评价方式,学生要面对一名教师或者多名教师,在一种创造出的“社会模拟情境”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于问题的思考、综合、概括、表述、答辩等环节。口试的全过程可以用录音或者录像的方式进行记录,口试资料以电子版本保存。其考核过程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思考分析,寻求问题的答案及选择回答问题的方式,大脑快速运作,最大限度调动了创造力。
(六)课堂评价
高等院校经常运用的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最为常见的课堂评价就是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还有在诸如挑战赛、辩论赛、角色扮演、游戏等趣味活动中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课堂评价增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三、值得借鉴的一种应用做法
(一)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分类说明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对本专业贡献率较大的主干课程,同时亦是国家执业医师考核的重点课程。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不同的课程特点,可分为机能类课程、形态类课程和临床类课程。
1.机能类课程。介绍机体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课程,如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
2.形态类课程。研究人体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外形和内部结构及其与功能变化的相关医学科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学。
3.临床类课程。介绍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分类鉴别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相关医学专业课程,如诊断学、外总外科手术学、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二)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1.机能类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环节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课 堂 评 价 |
1.课堂提问 |
1.1情绪状态 1.2预测策略 1.3复习策略 |
2.综合性问题讨论 |
2.1学习专注度 2.2参与状态 2.3获取/利用信息能力 2.4逻辑思考能力 |
3.PPT小组讲演 |
3.1自主学习能力 3.2团队协作能力 3.3解决问题能力 3.4语言表达能力 |
4.试题库阶段运用 |
4.1复习策略 4.2记忆精确度 |
实 验 评 价 |
5.实验操作 |
5.1实践动手能力 5.2合作状态 5.3整合信息能力 |
6.实验报告 |
6.1分析问题能力 6.2书面表达能力 6.3学习再加工能力 |
7.实验口试 |
7.1提取信息能力 7.2语言表达能力 7.3心理承受度 |
|
(不采用实验创新评价指标) |
|
2.形态类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环节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课 堂 评 价 |
1.学生互动问答 |
1.1提出问题能力 1.2语言表达能力 1.3参与状态 1.4复习策略 |
2.小综述 |
2.1自主学习能力 2.2学习再加工能力 2.3获取/利用信息能力 |
3.PPT小组讲演 |
3.1自主学习能力 3.2团队协作能力 3.3解决问题能力 3.4语言表达能力 |
4.试题库阶段运用 |
4.1复习策略 4.2记忆精确度 |
实 验 评 价 |
5.实验标本观察 |
5.1情绪状态 5.2学习专注度 5.3自主学习能力 |
6.实验标本制作 |
6.1实践动手能力 6.2合作状态 6.3整合信息能力 |
7.实验标本绘图 |
7.1观察精确度 7.2动手能力 7.3绘画表现力 |
8.实验口试 |
8.1提取信息能力 8.2语言表达能力 8.3心理承受度 |
3.临床类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环节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课 堂 评 价 |
1.课堂提问 |
1.1情绪状态 1.2预测策略 1.3复习策略 |
2.案例讨论 |
2.1学习专注度 2.2参与状态 2.3获取/利用信息能力 2.4逻辑思考能力 |
3.PPT小组演讲 |
3.1自主学习能力 3.2团队协作能力 3.3解决问题能力 3.4语言表达能力 |
4.试题库阶段运用 |
4.1复习策略 4.2记忆精确度 |
见 习 评 价 |
5.见习笔记 |
5.1医患沟通能力 5.2职业情感自省 5.3整合信息能力 |
6.学生间模拟问诊 |
6.1分析问题能力 6.2书面表达能力 6.3学习再加工能力 |
7.模拟人 体格检查 |
7.1提取信息能力 7.2语言表达能力 7.3心理承受度 |
实 习 评 价 |
8.床边考核 |
8.1医患沟通能力 8.2分析问题能力 8.3实践动手能力 |
9.OSCE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称临床多站考试) |
9.1利用信息能力 9.2临床程序性思维 9.3临床诊断性思维 9.4实践动手能力 9.5医患沟通能力 |
10.CCS (计算机模拟病例评价) |
10.1临床诊断性思维 10.2利用信息能力 |
(三)如何运用形成性评价方法---以机能类课程为例
1.理论课评价细则。
(1)课堂提问评价。现有课堂教学中已经广泛采用了此种评价方式,只是缺乏系统的记录课堂问答的结果,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情绪状态、学习再加工的能力和复习策略。应当在2-3学时内至少提问五位同学。
五分的赋值细则是:
①正性情绪(+1):兴奋、稳定、紧张;负性情绪(-1):烦躁、敌意
②对专业名词概念记忆准确(+1)
③能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回答问题(+1)
④回答问题思路清晰(+1)
⑤能高度总结,综合、全面、系统整合所学内容(+1)
(2)综合性问题讨论评价。教师书写相关综合性问题,小组讨论围绕综合性问题形成,以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为解释主线,调动学生在课堂中思考问题、讨论和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多角度理解各章节的内容,融会贯通知识间的联系,切实加强学生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专注度、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合作状态。每4周组织一次,1-2学时/次;发言人数≥6人。
五分的赋值细则是:
①主动在讨论中贡献资料,并予以解释(+1)
②能把握和区分综合性问题中的有效信息(+1)
③能将信息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1)
④分析准确,合理运用到讨论中(+1)
⑤能理解并综合运用小组其他同学的学习要点和信息(+1)
(3)PPT小组讲演评价。随着学习年数的增多,学生的学习评价必须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两个部分,课堂的时间十分有限,以团队的形式让学生自学,理解之后讲解给其他同学,注重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是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好方法。这种自主学习后的再加工,学生不仅可以拓宽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受到启发、创新思维。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思考的过程和学习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每4周组织一次,1-2学时/次;讲演人数≥5人。
五分的赋值细则是:
①准备充分,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1)
② PPT制作形象、新颖、有趣味性,色彩搭配协调,界面美观(+1)
③团队分工明确,参与积极,相互间协作和谐,荣誉感强(+1)
④能主动分享自主学习中的困难点,融合进讲解过程,激发共鸣(+1)
⑤讲演中语言表达清晰、有逻辑,提示信息详细、准确、恰当(+1)
(4)试题库阶段运用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本校建立的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开展若干次无纸化考核,考核内容与讲授的内容同步。试卷来自网络题库计算机结构化组卷,学生在计算机中心机房统一时间进行网络在线答题,考试完毕,计算机评分即反馈成绩。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知识点的正答率,及时反馈教学,查漏补缺。
2.实验课评价细则。
(1)实验操作评价。在清楚实验原理和实验的过程后,学生自己动手开展实验,教师全过程给予指导,在实验完成后记录实验结果,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利于考察学生对于操作实验的态度、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每次实验课后每位同学都要有。
五分的赋值细则是:
①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听课认真(+1)
②积极参与实验动手实践,与同组其他同学合作愉快(+1)
③态度谨慎,实验操作台干净、整洁(+1)
④按要求规范操作实验器械,使之得到实验结果(+1)
⑤及时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结果(+1)
(2)实验报告评价。实验结束后,学生独立、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是对整堂实验课的梳理和总结,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诊断反馈学习薄弱环节,帮助教师选择更加合理全面的授课素材。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学习再加工的能力和参与学习的状态。每次实验课后每位同学都要有。
五分的赋值细则是:
①实验目的、意义明确(+1)
②实验方法清晰,操作符合基本要求(+1)
③掌握实验设备原理和熟练应用实验器械(+1)
④采用书面语记录的实验结果(+1)
⑤进行综合的原理分析(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1)
(3)实验口试评价。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实验中最常见原理等编制成试题形式,随机抽考。学生口述实验基本原理、操作要点等,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思考分析,寻求问题的答案及选择回答问题的方式,大脑快速运作,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每次示教课后至少有五位同学抽签口试。
五分的赋值细则是:
①信息提取知识点的速度较快(思考时间小于60秒)(+1)
②对于原理能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表达(+1)
③语言表达流畅、完整(+1)
④语言表达中运用专用术语相对准确(+1)
⑤语言组织具有逻辑性(+1)
(4)实验创新评价。由于参与的学生数量非常有限,不具有代表意义。但创新思维对于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将其列为附加项,在评价中作为副加分。
(四)规模化班级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可采用的形式
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
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询问“为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的病因有?”、“相关机制是?”、“如何理解?”等问题,通过对学生表情的观察和学生们的反应或回答及时的得到反馈信息,对一些理解难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将形成性评价引入课堂,而非以教学进程为主要依据,不注意教学效果而一味追赶教学进度。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过程,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促进教与学中,更以后者为重。
2.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 Case Based Learning,CBL) 。
学生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收集和整理资料,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此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详细说明指导性材料,并确立明确要达到的目标。组织学生展开探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内及组间互动等可行性方案,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报告,教师积极引导,纠正偏离讨论主题的内容。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以消除他们的忧虑和困扰,吸取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与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3.座谈与问卷调查。
这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定期座谈或抽取个别班级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并能够掌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所感兴趣的东西结合起来,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师生的对话与互动,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足且时间更久,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4.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适应于团队式教学方式TBL)
对实验报告或结果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在规模化班级实验课程中,既能有效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又能较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进行相互对比、自我分析和反思,在互评的同时,对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有效弥补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性。自测题库可用于学生的自我检验与评价,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缺陷。
附: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形成性评价方法试行方案
一、应用范围
在全部医学课程中,各教研室选取一个实验室或小组课试行形成性评价方法,暂不在医学理论大课中和公共基础课程中试行,积累经验后全面推广应用。
二、方式选择
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学生评价教师、学生互评和自评等方式,请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数量情况酌情应用。
三、试行要求
医学各学院主管教学院领导要积极推进形成性评价方法的试行,纳入教学改革计划,提供相关条件支持。
各教研室要组织教师学习形成性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做法,认识重要意义,把握操作要领,要落实试行的课程、班级、实验小组或小讲课名称,督促指导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方法改革,认真试行形成性评价方法。
四、实施要点
1.重在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双方得到信息反馈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水平的教学评价方法。
2.贵在即知即改。形成性评价的关键环节是及时反馈,通过一定的程式发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即进行指出指正,及时纠正偏差,使师生的教学行为和效果总是处于良好状态。
3.难在问题设置。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了发现问题,这些问题可从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生成,需要围绕目的、结合实际研究设定,形成各门课程的问题库和分项目赋值细则。
4.旨在提升效果。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教学评价方法,都具有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信息和科学依据的功能。不能脱离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为改革而改革,要因课程制宜、因对象制宜,切实用好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为提升教学效果增加新的手段和保障措施。
附:《南华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记录表》。
南华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记录表
(实验操作,实验小组全部学生1人1表)
课程名称 |
|
授课时间 |
|
授课地点 |
|
授课人姓名 |
|
职称 |
|
学生年级 |
|
班级 |
|
本次上课学生人数 |
|
被评价学生姓名 |
|
评价问题(内容) |
评价结果 |
①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听课认真(+1) ②积极动手实验实践,与同组其他同学合作愉快(+1) ③态度谨慎,实验操作台干净、整洁(+1) ④按要求规范操作实验器械,使之得到实验结果(+1) ⑤及时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结果(+1) |
|
评价结果反馈响应 |
即时 |
|
课后 |
|
被评价学生签名 |
|
签名时间 |
年 月 日 |
|
|
|
|
|
(表中的问题可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参照指标体系,进行研究设置,予以替换。下同)
南华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记录表
(实验口试,5人5表)
课程名称 |
|
授课时间 |
|
授课地点 |
|
授课人姓名 |
|
职称 |
|
学生年级 |
|
班级 |
|
本次上课学生人数 |
|
被评价学生姓名 |
|
评价问题(内容) |
评价结果 |
①提取知识点的速度较快(小于60秒)(+1) ②对于原理能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表达(+1) ③语言表达流畅、完整(+1) ④语言表达中运用专用术语相对准确(+1) ⑤语言组织具有逻辑性(+1) |
|
评价结果反馈响应 |
即时 |
|
课后 |
|
被评价学生签名 |
|
签名时间 |
年 月 日 |
|
|
|
|
|
南华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记录表
(临床实习小组,1人1表)
课程名称 |
|
授课时间 |
|
授课地点 |
|
授课人姓名 |
|
职称 |
|
学生年级 |
|
班级 |
|
本次上课学生人数 |
|
被评价学生姓名 |
|
评价问题(内容) |
评价结果 |
①学习态度(+1) ②诊断思维(+1) ③沟通能力(+1) ④操作能力(+1) ⑤合作能力(+1) |
|
评价结果反馈响应 |
即时 |
|
课后 |
|
被评价学生签名 |
|
签名时间 |
年 月 日 |
|
|
|
|
|
南华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记录表
(小讲课,5人以上,1人1表)
课程名称 |
|
授课时间 |
|
授课地点 |
|
授课人姓名 |
|
职称 |
|
学生年级 |
|
班级 |
|
本次上课学生人数 |
|
被评价学生姓名 |
|
评价问题(内容) |
评价结果 |
①正性情绪(+1):兴奋、稳定、紧张;负性情绪(-1):烦躁、敌意 ②对专业名词概念记忆准确(+1) ③能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回答问题(+1) ④回答问题思路清晰(+1) ⑤能高度总结,综合、全面、系统整合所学内容(+1) |
|
评价结果反馈响应 |
即时 |
|
课后 |
|
被评价学生签名 |
|
签名时间 |
年 月 日 |
|
|
|
|
|
南华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记录表
(综合性问题讨论,6人6表)
课程名称 |
|
授课时间 |
|
授课地点 |
|
授课人姓名 |
|
职称 |
|
学生年级 |
|
班级 |
|
本次上课学生人数 |
|
被评价学生姓名 |
|
评价问题(内容) |
评价结果 |
①主动在讨论中贡献资料,并予以解释(+1) ②能把握和区分综合性问题中的有效信息(+1) ③能将信息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1) ④分析准确,合理运用到讨论中(+1) ⑤能理解并综合运用小组其他同学的学习要点和信息(+1) |
|
评价结果反馈响应 |
即时 |
|
课后 |
|
被评价学生签名 |
|
签名时间 |
年 月 日 |
|
|
|
|
|
南华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记录表
(PPT小组讲演,5人5表)
课程名称 |
|
授课时间 |
|
授课地点 |
|
授课人姓名 |
|
职称 |
|
学生年级 |
|
班级 |
|
本次上课学生人数 |
|
学生姓名 |
|
评价问题(内容) |
评价结果 |
①准备充分,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1) ②制作形象新颖、有趣味性,色彩搭配协调,界面美观(+1) ③团队分工明确,参与积极,相互间协作和谐,荣誉感强(+1) ④主动分享自主学习困难点,融合讲解过程,激发共鸣(+1) ⑤语言表达清晰、有逻辑,提示信息详细、准确、恰当(+1) |
|
评价结果反馈响应 |
即时 |
|
课后 |
|
被评价学生签名 |
|
签名时间 |
年 月 日 |
|
|
|
|
|